中日动物谚语比较研究

2023-04-27 09:02: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动物谚语比较研究》,欢迎阅读!
谚语,中日,动物,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动物谚语比较研究

作者:杨露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

内容摘要:在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中,注重语言关系与文化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谚语是来源人民生活的语言,与人们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心理。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很早开始就有文化交流。因此,笔者以中日动物谚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和研究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试图揭示产生差异的因素,从而探究两国文化的关联与差异。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为日语教学提供参考,为日语学习者服务。 关键词:中日动物谚语 动物形象 对比研究 文化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也是人们世代口口相传并流传下来的语句。它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动物又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往往习惯通过有关动物的谚语来表达和体现人类的感情及思想活动。笔者以《新明解故事谚语辞典》(三省堂编修所,2001)为底本,并同时参考了《日汉惯用语谚语辞典》(陶元山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日语成语谚语辞典》(杜建极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和《日汉双解学习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考察和分析出中日谚语中有很多相同动物形象表达相同含义的情况和相同动物形象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

.中日谚语中相同动物表达相同含义的谚语 1.有关的谚语

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动物,不仅被看作帝王的象征,也被看作中华民族的象征。现在的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可见中华民族对的感情深厚悠久。而且,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是吉祥、高贵、尊荣的象征。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的日本人也认为是神圣、伟大、英雄的象征。以上举例的谚语中,全被积极地作为最高、最强、最善的形象出现。由此可见,中日两国人民的观念中,可谓是至高无上的动物。 2.关于的谚语

的形象与习性在中日两国人眼中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它偷吃食物,咬坏物品,传播疾病,总是偷偷摸摸躲在黑乎乎的角落里,脏兮兮的。因此,对它的评价多数是负面评价。以上谚语中,都给人不好的,消极的印象,含有非常明显的贬义色彩。不仅如此,汉语和日语中都用来比喻小的事物。如:鼠辈之人(小人)鼠目寸光(见识短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山鳴動して鼠一匹」(雷声大雨点小)。也被用来比喻小偷。如:鼠窃狗盗贼眉鼠、「頭の黒い鼠」(家贼难防)。 3.关于的谚语

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大和民族都认为是阴险、凶恶、残忍、邪恶的。的形象就是含有剧毒潜藏于草丛中,由于有咬人的习性所以不敢靠近,常用来比喻恶人,给人以不好的印象。而且中日谚语中还有很多以杀蛇的方法来借喻惩治坏人的要点或教训等。如:打蛇先打「蛇を打つには先ず頭を打つ」、打蛇打七寸「蛇を打つには七寸を打て」、打蛇不死惹蛇毒「蛇を打ち蛇が死ななかったら蛇の毒を引き起こす」。

中日两国同属亚洲国家,同为黄种人,自两千多年前就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本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且,中日民族都体验了和动物关系的共存、捕杀、驯化、分离这一过程。人们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动物的外观特征、生理特色、生活习性等,形成了不同语言中同一动物表达相同联想意义的谚语。

.中日谚语中相同动物表达不同含义的谚语 (一)关于的谚语

1.牛を馬に乗り換える/以次充好。2.牛の一散/见识短的人凭一时兴起乱干一气。3.牛の歩/牛步,行动迟缓4鶏口となる牛後となる勿れ/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畜牧文化、内陆文化。长期的农耕生活,使默默拼命工作的成为了人们的好朋友。老实地耕田犁地,成为了重要的劳动力,是农家至宝。给人以温顺、勤劳、努力、默默奉献的印象。因此,畜牧文化的中华民族认为代表着甘心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其大加赞扬。

而日本是位于大平洋西部的岛国,属于海洋文化。自古受海洋恩惠食鱼的日本人对感情远远不及中国人深厚。因此,对日本人而言,只是有利用价值的家畜而已,不值得赞美。而且的甘于忍耐屈辱,肩挑重则的性格与信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日本人不符。所以日语中有关的谚语都是负面形象较多。 (二)关于的谚语

1.飼い養う犬も主を知る/养狗知主恩。2.犬は三日飼えば三年恩を忘れぬ/养狗三日,三年不忘恩。3.犬は人につき猫は家につく/狗恋主人猫恋家。4.犬も朋輩鷹も朋輩/鹰犬属一主,高低是同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狗是人类从野生动物最早驯服成家畜的动物。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忠犬报恩的传说,并且现代也有很多人饲养狗作为宠物。但是,由于中国人食狗肉,所以人们对狗灵性的崇敬感消失殆尽。因此,在中国谚语中很少发现对的崇拜,反之多是贬义色彩。从上述例子中会发现,是献媚主人、仗势欺人的卑劣畜牲,是低级肮脏、贪婪残忍的动物。因此,有关的谚语一半以上都是表示轻蔑鄙视的词语。

但是,日本人却非常喜欢,认为是忠诚、聪明、勇敢的象征。很早开始就被家畜化,作为猎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被认为是守护人类,猎杀丰厚猎物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的神灵。而且,从古时起日本人就认为是忠实人类并具有超常能力的动物,古代传说中就有很多描述不忘恩情的忠犬故事,具有忠诚精神的被崇拜武士精神的日本人所喜爱。所以日本谚语中大多是正面、积极的形象。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能够通过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谚语在世间广为流传,凝聚着人民智慧,是语言文化的精髓。有关动物的中日谚语是多数动物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而且是语言和文化融合的产物。中日两国是邻国邦交,两国的文化有很多共同点和相异点,从谚语便能窥探两国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学习谚语的时候,不仅要掌握语言的意义和语法成分,更要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由于本文参考资料不足,分析得不够充分,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拟以本论文为契机,在今后的研究对中日动物谚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高瑜.《有关动物谚语的中日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赵一萍,吕昭苏《中国谚语与日本谚语之比较》[J]才智.201228 [3]张一雯.《日汉谚语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海洋文化》[J].学理论.20112 [4]冯明舒.《中日谚语比较初探》[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S1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61cf4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