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

2023-04-14 12:32: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欢迎阅读!
孩子,心声,倾听,走进,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

作者:刘晓南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4年第1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幼儿园 刘晓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指导幼儿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帮助教师和家长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明灯。《指南》科学地回答了3-6岁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去学习”,以及教师与家长“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指导”等问题,这不仅为教师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因此,幼儿教师认真贯彻学习《指南》的精神,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其自身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作为标准。有的父母逼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也有的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就是一个空瓶子,灌满就好,或者说认为孩子就是一个雕塑,等着大人去雕刻,不考虑方式和方法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不考虑孩子是否快乐,目的只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曾看过一个漫画: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独自坐在钢琴旁边泪水不住地流,嘴里还说着: “来个小偷把我家的钢琴偷走该多好啊!”由此可见,他太不喜欢弹钢琴了吧!幼儿有幼儿的特点,不能等同于成人来对待,我们应该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蹲在路边聚精会神地观察着什么,走过去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有许多事情,用成人的眼光来看,怎么也理解不了,这就需要大人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变换角色和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大人在和自己一起玩乐、一起成长。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蹲下来,与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采取同样的视角,才能看到孩子眼里那没有任何杂质的、纯净的风景,感受孩子的感受,好奇孩子的好奇,我们就和孩子走到了一起,成为孩子平等的同伴。只有带着孩子般心境的人,才能真正倾听到那些来自他们心海深处的动静。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意味着信任、接纳、宽容孩子。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才可以说是走进了孩子的世界。

在一次绘画课上,我让孩子画自己心目中的小房子,然后涂上漂亮的颜色。绘画结束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画的三角形的屋顶,正方形的围墙,正方形的“田”字窗户,还有长方形的小门,而且屋顶的烟囱还冒着烟,不同的只是房子的颜色不同。我的心里不禁一震,想起我小时候画的房子和他们画的一样,不同的只有颜色。画这样的房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好像成了一种习惯,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我们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要求孩子做的最多的是模仿,而不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作。所以,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不应该过多的干预,也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不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技能的训练者、更不应该是一个竞赛和考试的组织者。而应该是一个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幼儿自主学习过程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帮助者。我们要倾听幼儿的想法,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知道什么适合孩子。我们要善于创设儿童感兴趣的环境,善于设计幼儿喜欢参与的活动,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才能对幼儿有深刻的理解。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以无意注意、无意记忆为特点,很难要求他们刻意去记忆。所以,最好的教育形式就是游戏,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


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相反,某些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贯彻《指南》的精神,了解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比如,多听听孩子们在说什么;让微笑、鼓励时刻伴随孩子;和孩子一起在操场上做游戏;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问、空问,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就看我们是否愿意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8dd0cd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