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的伦理原则

2022-12-14 03: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调查的伦理原则》,欢迎阅读!
社会调查,伦理,原则

社会调查中的伦理

除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会影响社会调查研究,伦理道德也影响到社会调查研究。在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阶段,尤其是第一手资料的收集,面对访谈对象要不要把研究目的明明白白告诉给访谈对象,一直是个两难问题。把调查目的告诉给访谈对象,可能引起访谈对象的兴趣,使其乐于参与访谈,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情况。但是,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如和政治有关的、涉及个人利益和隐私的问题时,如果把正式的研究目的告诉给受访者,有的时候会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会拒绝接受访问。因此,有些研究者便会假借其他名义来进行访谈。显然,这样的调查研究对于受访者而言带有“欺骗”的嫌疑,但这种欺骗是善意的,一般也不会对受访者带来伤害。但是,有些科学研究的欺骗却会对当事者带来很大的伤害,是有违科学研究的道德准则的。如米尔格莱姆(Milgram1963)进行的一项著名的关于权威服从的研究就导致了对被试的伤害。在研究中研究者设计了一个非常吓人的电击装置,告诉被试所进行的是一项关于学习与记忆的研究,并要求被试对做出错误反应的“假被试”进行电击。虽然实际上电击是假的,假被试所做出的各种电击反应也是事先安排好的表演,但是真被试在实施电击时以为电击是真的。因此,虽然实验设计本身不会给任何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但却给实施电击的真被试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被试表现出高度的紧张和焦虑。果在研究中确实对被试造成了有害后果,研究者必须要消除这些后果。本例的研究者在研究结束后,做了大量缓解被试焦虑、维护心理健康的工作。

社会科学是对“人”的研究,研究者也是人,很难区分出“客体”和“主体”,这使得社会科学很难达到自然科学的精确度。因此社会调查研究不能全盘照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选用适合社会现象特点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社会调查者应坚守职业道德,在研究中遵循一定社会的法律和道德伦理准则。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中要注意的基本伦理原则包括知情同意、保密等几项。知情同意指研究者应该让受访者清楚地知道有关研究的所有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调查的目的和程序,便受访者决定是否参加研究。被访者参加研究应出于自愿,不能采用威胁等方法迫使受访者参加。如果被访者是未成年人还需得到监护人的同意。因为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是在自然情境中实施的,相对于实验室情境,知情同意的影响并不那么严重。

在调查研究中,为被访者的隐私保密,也是研究者需要遵守的基本伦理原则。原因在于受访者的大量信息资料是其隐私,应该受到保护;受访者信息的泄露可能2社会调查的准则和规范。例如,关于工作的调查可能显示,那些感觉自己少得报酬或超负荷工作的工人有时会多休息、故意放慢工作节奏、甚至从雇主那里偷东西。披露这些行为的冲动可能源自研究者希望阐明相关行为是工人对恶劣的工作条件的合理反应,但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使工人的工作条件变得更差,甚至失去工作①。在调查开始时,研究者应明确地告诉受访者哪些人可能接触有关资料,并确保其他人不能随便接触这些资料,并保护受访者的隐私。了保密,研究者还需采取下列措施:(1)不要求受访者署名,不采集与受访者身份有关的信息;(2)不直接将被访者与有关资料联系起来,如可以采用代码或化名的方式;(3)如果在研究报告中需要出现某些受访者的信息,必须做技术处理;(4)在研究结束的规定时间内消除敏感的资料。总之,研究者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必须明确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受到保护,研究者对其主张承担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d5335cc77da26925c5b0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