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11-01 03:0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醉翁亭记,文言文,中考,练习,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共8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丙】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临于泉上者 临渊羡鱼 临阵脱 身临其境

B.负者歌于途 不负众望 负荆请 如释重负

C.往来而不绝者 连绵不绝 弹尽粮 空前绝后

D.杂然而前陈者 推陈出新 慷慨陈 新陈代谢

1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欧阳修因为山水而陶醉,所以更想饮酒,因为“酒”在他心中是最美的象征。 【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理解:作者认为举行宴会,畅快喝酒最能表达心情,所以应该远离过于嘈杂的丝竹声。 【丙】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翻译: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理解:欧阳修以树林之静对比鸟儿之动。游人走后,鸟儿在林间鸣叫,体现出大自然是禽鸟乐园的特点。

14.欧阳修和苏轼虽遭贬谪,却能安然自适,寄情山水。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完成下列题目。(共4分)

1)子瞻感到快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简要概括“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的不同。 2分)

【链接材料】



子瞻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



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



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



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迁:贬谪。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撷(xié):摘取。

⑤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⑥中:内心。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12. 答案: C2分) 13. 答案: 丙(2分) 14. 答案示例:

1)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2)“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问心无愧,寄情山水。

(共4分。共2问,每问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353bfb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