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2022-11-25 01: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中的月亮意象》,欢迎阅读!
诗中,月亮,意象,语文,教材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中的月亮意象----36772f76-7161-11ec-8eaa-7cb59b590d7d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几首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亮的惊叹和月亮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結。看到月亮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在这里我粗略地将这些古诗文中的月亮分为三大类。

当我们看到月亮时,就像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商隐一样,我们会想起美丽的仙女嫦娥,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的孤独和孤独。我们将和余锡生一起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了灵药,晚上清海晴天”,于是月光变成了“冷月”、“孤月”、“残月”,代表着一种无限的孤独和悲伤,寄托着人们的悲伤和心情。因此,最适合利用月球。李渔在《玉女》中写道:“春花秋月是什么时候”和“回首月亮是无法忍受的”。通过这样的“明月”和“秋月”,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被征服的国王每天晚上想念古老的河流和山脉的无尽痛苦。还有一句话“柳树岸边的风月”,流传了几千年。这是刘涌的《雨与雨铃》中的一句话。《残月》衬托了逝者内心的痛苦,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悲伤和艰难。这句话逐字逐句地描写风景,却包含着逐字逐句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一切风景思想都是情话”。和刘涌一样,被降职到江州的司马白居易也用月亮来表达他离别的悲伤。在琵琶曲的开头,他创造了一种悲伤和悲伤的气氛。当然,它也离不开月球。“醉了就不高兴,别难过,别沉浸在大河中的月亮里”这句话,把这种气氛衬托得淋漓尽致。李清照也是一位特别喜欢月亮的诗人。她在《剪梅》中的一句“雁归月满西塔”,立刻从世界的另一边穿透了一种夫妻的悲伤,一切都在月光下。就连高唱《江东去》的豪放诗人苏东坡也没有忘记,这一轮象征着柔情,寄托着悲凉的月亮。在《念女角赤壁怀旧》中,他高声吟诵“人生如梦,一尊雕像洒江月”,以酒来报月。他用看似手淫和自我解释的语言,表达了自己追逐英雄、渴望成就和成就的英雄情怀。

人生转瞬百年,短暂无常,而江山万古长青,明月永恒不变,面对它,唐代诗人张若虚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明月啊!你就像一位历史的见证人,目睹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于是,月亮在古诗文中又有了吊古伤今的含义。这一类月亮出现在刘禹锡的《石头城》里“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用“旧时”修饰明月,把历史与现实,昔盛与今衰巧妙自然地焊接成一体,把对国运衰微的感慨很好得寄托在这一轮“旧时月”中。而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用了移就的辞格,月亮本来就是无声的,可词人这么一写,反而觉得它有声的,有情感的,它曾经亲眼目睹了以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如织,笑语欢声,美人吹萧,而如今只有一弯月亮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又怎叫人不伤感?不发黍离之悲呢?


月亮在古典诗歌中不仅可以用来寄托感情,悼念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更多的诗歌和散文中,它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是古诗文为我们创造的美丽画面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和美的象征。我认为这种月亮应该被称为休闲月亮!王维在山上的秋暮中写道:“明月照松,清泉流石”。“明月”照亮了多么美丽的一幕:明月照在松林上,泉水潺潺流过石头。在《赤壁赋》中,当他看到“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之间盘旋”的美景时,他的整个身心都陶醉了,他觉得自己“像风一样浩瀚,但不知道该停在哪里;像一个独立的人一样漂浮,他出现了,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人。”

当然,中国人眼中的月亮是明亮的、柔美的、哀怨的、沧桑的、圆满的、多情的。衷情于它的诗人也很,如李白,张若虚,杜甫等等,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才情,眼光各不相同,所以面对同一轮明月,各有各的感受,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还是让读者自己去品位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3c92c3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