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解读

2022-08-14 22:1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解读》,欢迎阅读!
古诗十九首,解读,意识,生命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解读

作者:骆捷文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7



骆捷文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古诗十九首》诞生于动荡不安的东汉中后期,复杂的环境使得文人开始重视个体的生命情感,因而《古诗十九首》中具有极强的生命意识。本论文主要从思妇的闺怨哀思、游子的羁旅思乡、士人对人生短促的感伤、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梦想幻灭后及时行乐的快意这五方面的“生命意识”来进行解读。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7-0055-01

在东汉中后期,政治上外戚专权,宦官祸乱,选举制度弊端丛生。王符的《潜夫论·考绩》1]中写道:“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阻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此在伟所以多非其人,而官职所以数乱荒也。”瘟疫与地震形成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经济衰败,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旧有的道德观念沦丧。宗庙祭祀、畋猎游乐、都城官室等,不再霸占东汉末年文学的主要题材领域,反映人的内心需求的诗歌开始兴起。关注生命、关注个体开始成为文人思考的主要命题。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古诗十九首》就表现出强烈的个人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2]生命意识在文学中常常集中体现为对生命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的困惑、对情感的真挚等。《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思妇抒发自己的相思、游子对家乡以及家人的思念、士人对生命易逝的感伤、对追求功名利禄的渴望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这都表明了汉代文人在生命价值的个性体现。

(一)思妇的相思哀怨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独到之处在于思妇并没有甘于孤寂的生活,而是敢于喊出了独处之悲,道出相思之苦,对自己内心的感受直言不讳。如《行行重行行》中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庭中有奇树》中的“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等诗句都可以看出妇人内心的思念之浓。女子能正视自己对游子炙热缠绵的爱,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勇敢面对痛苦,能用直露的语言大胆将情感表达出来,体现了她们强烈的愿望。《古诗十九首》所描述的相思哀怨之情,正是汉代后期妇女的现状,日久独守空房让她们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她们热切地关注自身的生存精神境况,大胆地流露出对生存现状的不满。

(二)游子的乡土情怀

《古诗十九首》运用明月、秋风、芙蓉、芳草、胡马等意象来探讨其中所表达的游子思乡念旧的感情,这些意象的采用,既自然纯朴,又更好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情怀。《古诗十九首》是借漂泊的孤独悲凉,来写故乡的温馨。在动乱不安的社会,满身风尘的游子倍加思念远方宁静的家。诗中满是游子对家园的思念,如《明月何皎皎》中的“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涉江采芙蓉》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等。《古诗十九首》还以爱情写乡情,以游子对远在家乡的妻子的思念表现郁结于心的乡土情怀。因此,诗中的爱情写得更加缠绵,乡情更加感人。




(三)士人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深沉感伤

复杂动荡的东汉末年,士人普遍感到生命的无常与短暂,因而诗中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感伤尤为深重。诗中通过游子对周围的景物、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鸣蝉、星辰月夜、荒丘孤坟的感触,表达了他们对“老”、“死亡”的畏惧,人生短促的惶恐感。如《明月皎夜光》中的“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回车驾言迈》中的“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而在《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是士人对生命短促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首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表现了士人看透了时势,混乱的社会,生命短促,贤才无所为,那何不干脆“秉烛游”呢?这是苦中含泪的控诉,更是无可奈何的哀叹!

(四)士人对及时有为、追求功名利禄的渴望

《古诗十九首》直率地、赤裸裸地表达出羡慕荣华富贵的心理。诗人迫切地要求通过及时有为、登上富贵之列来改变现实困境的急不可待的心灵状态。诗人要掌握命运的主动权,把及时有为的人生追求抬升到最高的价值实现位置。如《今日良宴会》中的“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回车驾言迈》中的“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等,这些诗歌无不体现出士人不愿贫贱度日,追求功名利禄的决心。

(五)士人对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的表达

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宦官祸乱,士人政治上立德、立言、立功的梦想被消解,儒家的经学被繁琐的章句所束缚,再加上当时频繁爆发的瘟疫与地震使得东汉士人的世界观和生命方式彻底转变的契机。于是东汉的士人有了一种生命有限的觉悟,产生了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汉末士人通过喝酒、赏景、作诗等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及时享受生命的快乐。如《驱车上东门》中的“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生年不满百》中的“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都是士人及时行乐的体现。

论文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的解读,可以让读者更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读者在研读该诗时也会注意对蕴含其中的“生命意识”进行品味和感悟,并与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深切地体会东汉末年士人的复杂情感。



1]王符.潜夫论[M.世界书局,1987.

2]王斯蓓.“一点心间的火”——论林庚早期诗歌的生命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322.

3]陈心愉.《古诗十九首》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古诗十九首[M.上海图书出版公司,2013.

5]郭伟民.《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的感知与自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e4fba5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