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校园构建之我见

2023-03-18 00:09: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文校园构建之我见》,欢迎阅读!
构建,人文,校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文校园构建之我见

作者:崔汝友

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10

学校的发展只有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提高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才能确立起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和主流舆论导向的校园文化。面对一所新兴学校,建校时间短,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教师队伍又是来自全国各地,如何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方向和标志性校园文化,是个迫切的问题。我校经过积累、沉淀、提炼,逐渐明晰了办学方向,确立了健康·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整体规划与发展,使环境、管理、课程建设沿着健康发展的轨迹一路走来,使构建人文校园的理想追求成为可能。

一、人文环境——以文化为主线,构建润泽心灵的外部载体

现代校园离不开人文环境的构建,人文环境的构建应以文化建设为主题,赋予环境以内涵及丰厚的育人功效。走进学校大门,人们立刻能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和传承作用。课间,80米的文化长廊前常常有学生在驻足、品读,走廊的读书吧里同学们翻阅书本的身影不断,墙壁上的经典名句赏析常常使学生流连忘返。

校园文化构建以儒家文化为主线,分别按建、教、研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缓慢渗透,凝炼提升。的开始在于环境育人的固化,学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人为本、德润人心的人文环境教育体系。 1.人文景观

学校以儒家学派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实现的开始,以孔子全身浮雕为主线展开,分为楼宇命名、文化长廊、六艺园、走廊文化四部分。

楼宇命名:五幢教学分别以明德、弘毅、思齐、博学、笃行等正式命名,校园后山则依势而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名句,寓意深远。文化长廊:纵观东西教学楼,按计划分期刊载了《儒学精粹》《唐诗宋词》等儒家文化精华。六艺园:将后山绿化,构建集生态、健身、天文、劳动、地理、气象六大板块功能于一身的校内实践基地,因其与儒家之六艺相呼应,故称为六艺园。走廊文化:走廊文化是以实践为契机的主体儒家体验文化,从《孟子》《论语》等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和趣闻轶事中选取经典语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人文教育

的深入立足于的构建,的升华得益于建、教的推进。学校将古诗词诵读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将日常训练与专题活动、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周,传统文化讲坛”“我身边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艺术汇演等活动精彩纷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人文管理——以管理为抓手,健全内涵丰厚的育人机制

20年来,学校在经历了人管人、制度管人的短期徘徊后,逐步确立了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出维系师生共同文化价值取向的文化要素,构建了文化管人的高层次管理模式。 1.刚性制度,人文关怀

追求人文管理,并不是不要制度,没有制度。学校建立了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而每一则刚性管理制度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立足师生成长的人文关怀。如,学校经常利用温馨贺卡、生日蛋糕、快乐三八等活动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与行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三权分立,共同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民主人文化的管理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优化了学校内部的人文育人环境。

2.合作共赢,价值激励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良性竞争,倡导合作共赢,摒弃恶性竞争。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以集体备课促进和完善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保证集体备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校采取横向、纵向交叉考核评价机制,年终设立星级备课组、明星教研组、五星级课题组等团队奖项,设立科研榜、名师榜、师德榜等个人奖项,鼓励团队合作,选拔优秀人才,构建良性竞争机制。 3.研训一体,助力成长

学校采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交叉跟进,内研外修兼顾互促,多梯度、多次层的教师培养模式,为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搭建起发展平台,为不同梯队的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开展青年教师入镜课”“达标课、骨干教师引领课、名师示范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扎实跟进继而推行四轮磨课等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三、人文课程——以特色为着眼点,完善课程架构的多元体系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课程理念不断发展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设基础、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从课程、时间、师资、督导等全方位保证三级课程的质与量。随着课程的发展与完善,学校在探索、反思、丰富、拓展中不断提升,将重点着眼于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上,以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学生为己任,让每位学生在多维课程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1.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的两大办学特色之一。学校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层次分明、育人明显、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学校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定主题——就地取材——活动新颖的课程发展模式逐步推进,主题一旦确定,教材信手拈来。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大教材,建筑命名、文化长廊、名人警句无处不是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活教材。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也丰富了课程实施的途径,传统文化活动周、传统文化讲坛、经典诗歌诵读会等活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每位学生心中,全面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 2.英语教育特色课程

英语教育是学校的另一办学特色。学校在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英语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口语水平,完善学习能力为目标,先后开发了英语校本课程Love My English同时,英语活动周、英语剧社、英语跳蚤市场、英语创意手抄报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成为特色课程实践的历练场和展示舞台。外教授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与外教长期进行零距离学习,用英语说、用英语唱、用英语表达成为可能,更好地推进了特色英语课程的实施,真正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3.综合实践特色课程

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最根本的需求,基于此,学校将构建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提上日事历程,遵循发现问题——生成主题——实践探究的课程发展模式,多渠道开发资源,因地制宜,以校内外基地为课程背景,分为实践类和创新类两大主题构建综合实践特色课程。

实践类主题课程以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在实践中提炼为主旨。学校在校内以六艺园基地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以劳技课、手工编织小组为依托,以种植观赏葫芦、制作福禄手工艺品为途径开展实践课程。创新类主题课程以发现问题、创新思维、实践探究为主旨,常年开设生物探究、理化探究、动漫、网页制作和科技发明校本课程,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大幅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在探索创新中快乐。

人文校园构建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学校从人文环境的物质构建、人文管理的内涵丰厚,到人文课程的完善重构,无不以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为主旨,以实现师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构建人文校园为最高理想。人文校园构建任重道远,学校当始终以健康、人文、发展为目标,最终让师生体验与收获一份生命的精彩与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高区一中) (责任编辑:张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4d2f5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