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欧史前美术比较研究

2023-02-17 05:5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巾欧史前美术比较研究》,欢迎阅读!
史前,美术,比较,研究

巾欧史前美术比较研究

作者:郑泓灏 田爱华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6



史前美术是人类艺术的摇篮,在人类懵懂之初,人们面临着生存与繁衍的两难决择,在生命冲动的推动下人们借助美术的媒介,宣泄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着与大自然的斗争、相适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快感!而艺术正是其最好的载体,她既是原始人们的一种情感的表现,又是人们生存、斗争、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需要。以至于史前美术与巫术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维系着部落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东西方的艺术内容与形式,艺术表现手法是极其不同的。

在此,我们以中欧为例进行其异同的比较。首先,欧洲的史前美术侧重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而中国侧重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英国学者修·昂纳和约翰·弗莱明把史前美术分为“猎人的艺术”与“农人的艺术”。“猎人的艺术”侧重于欧洲史前美术,“农人的艺术”包含有中国史前美术,但他们的研究侧重于猎人的艺术,关于农人的艺术也只是略略带过。①欧洲史前的人类主要以兽猎为主,从史前南欧的洞穴壁画可见,因此,其艺术主要反映猎人的生活;中国史前的人类主要以农耕为主,如长江下游等地区,因此,其艺术主要反映农业的生活;同时,中国史前美术也是渔人的艺术,因为中国史前的人类大多沿河而居,如黄河上游,黄河中游,黄河下游等地区,往往以捕鱼为生,因此,其艺术主要反映渔猎的生活。

“猎人的艺术”与“农人的艺术”,具有显著的差异,导致两种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非常不同。从内容来看,欧洲史前的人类主要以兽猎为主,因而欧洲的史前美术洞穴壁画多数表现各种野兽动物,如拉斯科洞穴壁画的题材为各类动物形象,其中包括公牛、野马和驯鹿等;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绘有各种史前动物的形象,如野牛、野猪、母鹿、马、狼等。

中国史前人类主要以农耕、渔猎为主,因此中国的史前美术彩陶图案多数是渔人喜爱表现的鱼纹、鱼网,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鱼纹,

《船形壶》上的鱼网纹;同时有很多与渔人生活有关的水纹,如马家窑文化《漩涡纹彩陶瓮》;还有与农耕有关的植物纹、蛙纹,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花瓣纹盆》(花为农作物受粉的载体,是人们希望丰收的美好寄托),马厂类型的《彩陶蛙纹瓶》(因为青蛙对农作物有益,所以往往成为农人表现的对象);还有表现丰收的场景,如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舞蹈纹盆》(表现人们在农作物旁欢歌跳舞,庆贺丰收的场景)。至此,从中欧史前美术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可见艺术与生活有关,艺术源于生活。

中欧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欧洲的生存条件险恶,山脉险峻,充满野兽,中国平原开阔,水源较多,鱼类、农作物丰富,造成两者所处人们性格差异较大,导致两种史前人类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非常不同,无论被称为“史前卢浮宫”的拉斯科洞穴壁画,还是被誉为“史前西斯廷”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公牛大厅》,都具有强烈的动感。其中,拉斯科洞穴壁画通过绘画表现出了原始人赖以生存的各种动物,同时也在于表现出了人类与动物和自然之间的一种神秘关系。这些动物形象的外形轮廓准确,各种形态栩栩如生。姿态充满了生命的节奏和野性,表现手法简练生动。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最为著名的是《受伤的野牛》先是用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野牛的轮廓,再用红褐色作渲染使之具有明暗效果,同时还巧妙地利用岩壁自然的起伏凹凸来强调野牛厚重的体积感,这种表现也使得那只受伤倒地后仍在作挣扎的野牛获得了一种野性的张力。而中国的彩陶图案往往是以直线、曲线、几何形组成图案,采用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等形式,静中寓动。虽然两种史前人类的美术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但还是尤其艺术在的共同点,都体现出生命的张力,多数出现动物与母性、巫师的形象。原因是史前人们以解决温饱和繁衍后代为主,并且对自然现象不理解。所以作品题材以捕猎、渔猎为主,因此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内容以表现动物为主;而人类自己的形象往往出现在雕塑方面,但所发现的数量不多而且体积很小,多为表现母性的主题,强调女性的性特征,反映原始人渴望繁衍后


代的现实需求;还有的人类出现在壁画与岩画上,在壁画上出现得少,在岩画上出现得多,往往是反映父氏社会的战争、巫术仪式、捕猎等题材,洞穴壁画从现有的作品看有拉斯科壁画中的人物戴着一个鸟形的面具,他可能是一位猎手或巫师,看上去像是因受伤而倒地,双手张开着,旁边还丢着一把武器和一根鸟形的拄杖。在他的周围画有一些受伤的动物。但人物的比例比野牛小得多,说明人在原始人心中的地位还是比动物低。

两种史前人类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也非常不同,如果把欧洲的史前美术比作交响乐,那么中国的史前美术就如轻音乐;如果说欧洲的史前美术重写实、体块、量感、冲击力,那中国的史前美术侧重于抽象、平面、节奏与抒情。例如:“猎人的艺术”有诸如拉斯科洞穴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颜色强烈,表现了原始人赖以生存的各种体型庞大的、内在力量巨大的动物,数量众多,且大多处于激烈运动之中(如在迅速奔驰),有的被猎人射中依然顽强的站立,让人震撼具有动感!仿如一首场面宏大的交响乐;体现西方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生命理念,其笔力技巧及大胆用色昭示着油画的未来。“农人、渔人的艺术”如中国新石器的彩陶文化,色彩简洁明快,其装饰图案往往反映农耕渔猎生活,用笔或流畅或质朴,有流动的水纹,仿如中国的母亲河在旋动的声音;有鱼纹、人面鱼纹、鱼网纹,让人深感亲切;还有抽象的植物纹,具有音乐的节奏美;有具像的动物纹如蛙纹、倪纹,仿佛听到阵阵地蛙声、孩童声;甚至还有表现少女轻轻的哼唱声;总的来说中国的“农人、渔人的艺术”就如一首动听的轻音乐,讲究一种诗意美,其用笔设色隐约看到中国画的文化根基。

以上是关于“猎人的艺术”与“农人、渔人的艺术”的异同,横向反映了中欧史前美术的概况。在题材上总体以表现动物为主,多采用运动的形式;但内容中所表现的动物又往往不同,欧洲多以陆地跑的动物为主,中国多以水中游的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田中种的植物等内容。从风格上,两者都体现一种生命的张力,欧洲侧重表现动物原始的野性与量感,中国侧重表现生命的旋律与节奏。总之,对中欧史前美术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让人们更清晰的了解中欧史前美术的各自特征,对今后美术史的比较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①(英)修·昂纳,约翰·弗莱明;范迪安译.世界艺术[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6页。

② 薛永年,罗世平.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第6 页。

【郑泓灏、田爱华,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4e08eb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