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2023-05-04 14:3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反思,随笔,实际,小学

教学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一、在例题中初探,体验解题策略

一个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往往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大猴、小猴花果山采桃的情境,孩子们看到喜欢的情景,兴致可高啦,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此时,我适时抓住学生的的高兴心态,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相机板书: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小猴采了6个。接着请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依据两只猴的采桃情况提出什么问题呢?〞并依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板书问题。

首先解决乘加问题: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先问一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得了解什么?〞〔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可是大猴采的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关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各自动手列式并计算。最后指名交流,重点说说两个算式分别算的是什么。

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思维以方向;并且,学生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问题的心愿强烈,探究的热情高涨,学习兴趣也异常的浓厚,给了思维以充分的动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初步体验到了乘加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策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比拟扎实的根底。

二、于试一试〞中尝试,形成解题策略

由于学生是刚刚接触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试一试〞中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还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要了解大猴比小猴多采的个数,关键要先觉道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学生自己就能比拟顺利地完成解题。交流时请学生重点解释每个算式在题目中所表示的意思。然后通过对两道题目〔乘加、乘减〕解题方法的比拟,学生发觉:不管是求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还是求大猴比小猴多采的个数,都要先算大猴采的个数;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再用加法算,

.


教学文档

大猴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就再用减法算。

学生又经历了一次解题的体验,通过对两道题解题方法的比拟,明确并形成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策略。

三、在想想做做〞时加强,稳固解题策略

小学生的注意力简单分散,并且此时学生思维已经有些疲乏,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学生比拟感兴趣的练习题,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或生活场景,有公园买票、学生种树,还有兔子拔萝卜等。在完成公园买票这一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的信息后,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其他两题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在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关键是什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童话场景,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稳固并加强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当学生的答复不在意想中时,我还不能灵敏地应变,将学生的失误转化为课堂的有机资源。

2、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可以再深刻。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练习中的出现的错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思维根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a55973e6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