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改革成拼音文字的必要性和不可能性

2022-12-19 22:0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汉字改革成拼音文字的必要性和不可能性》,欢迎阅读!
拼音文字,汉字,必要性,可能性,改革

论汉字改革成拼音文字的必要性

不可能性

必要性:汉字不能标记汉语的语音,因而汉字形体复杂,笔画繁多,产生不少字形体相似,不易区别的汉字。加之汉字数量繁多,汉字的难读、难写、难记、难认是造成我国至今还有为数不少的文盲和半文盲的一个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一直在推广普通话,但是直到今天还有近半数的人不会讲普通话。由于汉字没有明确的读音标示,造成我国语 ‘南腔北调’ ‘语不同音’,也是普通话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如今计算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已经普及到各个角落乃至家庭。计算机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都是英,所以说英语国家的人,可以在计算机上自如的读写信息,对话以及编写各种程序进行计算、设计和各种控制。对我国而言,一方面,汉字信息处理必须通过编码,这繁杂的程序以至影响我国长期以来计算机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五笔输入法难记难学,许多人选择拼音输入法,然而拼音输入法最大的缺点在于选字,这严重影响了打字的速度和效率,这又体现了汉字在应用上的缺陷。因为社会不断发展,新生的词层出不穷,汉字受到一定的冲击,这必然要求汉字需做出调整和改革。


不可能性:汉字改革有其必要性,然而也有其不可能性。第一,文字必须适用语言的结构特点。汉语是单音节语,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没有形态变化,因而和方块汉字十分吻合。第二,从文字本身的状态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各有其长短。汉字记录语言的语素,词,而不记录音素、音节,故有贯通古今,超越方言的特点,具有稳固性。拼音文字记录语言的历史原则和现状原则各有缺陷。第三,汉字和汉语形音分离,故形体可不随语音变化而变化,汉字如变成表音文字,会演变成书面语的分裂,会使各方言分化成不用的语言。汉语方言复杂,彼此不能通话。如果改成表音文字,各个方言就会演变成口语、书面语形式都不同的语言,不利于民族团结。第四,汉语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数量有限,而语素数量则很多,故语言中同音语素特别多。一旦实行拼音化,这些原来用字形来来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别,会无法从数面上区别同音词。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麻烦和混乱。第四,有些无形可象的字用假借,故把文字作为一个语音符号来运用,具有了表音文字的发展趋势。但形声字的大量出现,是汉字的创造十分便利,从而遏制了汉字的表音倾向。第五,表音文字不利于继承文化遗产。第六,表音文字不利于继承书法艺术。总之,汉语的实际状态还难以实行拼音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1684fa941ea76e58fa04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