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正式制度的理解

2023-03-08 23:2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非正式制度的理解》,欢迎阅读!
非正式,理解,制度

对非正式制度的理解

经济学院财政班 黎春玲 S090091



诺斯认为,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由此可以窥见非正式制度重要性。

非正式制度在不同学派的学者那里有不同的称呼和理解,旧制度经济学派称之为“思想习惯”或“精神状态,比较制度经济学派称之为“自我实施制度”或“自我维持系统”社会学各流派则冠之以“社会规范”或“社会资本”。不管人们如何称呼,归纳起来,非正式制度无非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或无数次的博弈中逐步形成的日常惯例、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共有信念、精神状态、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或非正式网络,它约束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空间,对人们行为产生更为普遍的影响,既是正式制度形成的基础,也是正式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实施都不依靠政治力量的强制性,而是靠荣誉,赞美和谴责等社会道德力量来进行约束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形式方面。非正式制度都是无形的,它一般没有正式的形成文字,制成条文,也不需要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它存在于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之中,以舆论、口谕的方式相互传递,世代承传;第二,实施机制方面。非正式制度不是依靠外在的强制约束机制,而是内在的心理约束,不是依靠外界的压力,而是依靠内心的自省和自觉;第三,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方面。非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形成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其变化和演进也是一个相对较慢、渐进的过程;第四,发展的路径性。非正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惯性依赖,这就是诺斯所提出的路劲依赖。非正式制度的萌芽、生长时一个漫长 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则根深蒂固。

非正式制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定的文化和人类活动的产物,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将对我们的文化及其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基础。在社会的制度结构中,正式制度必须有坚实的非正式制度作为基础,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任何正式制度要起作用都要得到非正式制度的认可。诚然,两者是相互生成,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

2,规范作用。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一部分,是一种行为准则。它的规范作用因为本身的不成文性所以具有无强制性。因为它本身存在的非外显性所以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软”规范作用。然而它的稳固性、路径性以及普遍性在某种程度上也都比正式规则要大。

3,评价作用。非正式规则的评价作用是指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尺度给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理性进行品评和指导。这种评价明显的带有道德经验性的色彩,也就是说,作为评价尺度的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和交往习惯的集合体,它借助于某些流传下来的共同道德原则对人们行为的合理性进行道德判断。

4,凝聚作用。非正式制度作为一种观念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对社会、国家和各种组织的人们都无时无刻不受影响和感染。生活在同一非正式制度下的人类,有着一定的认同感和亲缘意识,从而表现出来它的一定的凝聚作用。而由于文化基础的不同,生活在不同非正式制度下的人类则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也从反面说明了非正式制度的凝聚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16915dbceb19e8b9f6ba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