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教育随笔

2023-03-01 12: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教育,听话,一定,为什么



教育随笔-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教育随笔

于是孩子不想吃了还强喂他,担心孩子学坏,于是孩子抽一下烟、喝一点酒他们就会暴跳如雷



摘要:养育一个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乖一些,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省心很多,比如,担心孩子吃不饱,

可我却想,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似乎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求我们做个听话的孩子。小时候听父母的话,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似乎大家都很喜欢“乖巧”的人,但是所谓的“乖巧”常是一种懒惰的逻辑。养育一个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乖一些,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省心很多。然而,心中充盈着爱与被爱的体验的孩子,是不会太乖巧的。相反,他们会醒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怕给父母惹麻烦。同时,他们也会努力地去表达自己的爱,而不会轻易退缩。这种“调皮”的背后似乎还隐藏这一些能量,而最终你也会发现有能量的孩子,比乖巧的孩子更健康,也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不信,回过头想想你的学生时代,成绩好乖巧的好学生大多都庸庸碌碌,反而那些有独立思想、有主见,看似调皮的“坏学生”更容易出成就。 有人可能会反驳,如果一个人谁的话都不听,会不会无法无天,甚至有人都会想到,那不会导致杀人放火等罪恶事件发生吗?

这种想法背后的逻辑是:孩子自己独立走路的话,一定会走歪,所以得由大人给他们划定一个活动范围和一个成长路线。这样,一切才能按照他们内心预设的路线有序进行。比如,控制欲望强的父母,总是会担心一些小的失序。比如,担心孩子吃不饱,于是孩子不想吃了还强喂他;担心孩子冻着,于是孩子不冷还给他强加衣服;担心孩子写不完作业,于是每天晚上都盯着;担心孩子学坏,于是孩子抽一下烟、喝一点酒他们就会暴跳如雷。总之,在这样的父母看来,孩子的自发行为中有太多可能的失序发生,于是他们努力控制。实际上在这种担心的背后,从头到尾都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这种想法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强的控制欲,换句话说,在“控制者”的眼中别人什么都做不好,自己的感觉最重要,别人的感觉不重要。可悲的是这个逻辑竟然无处不在,家庭、学校、单位,就像接力比赛一样,很多人都愿意扮演“好心”的掌控者的角色。但无论控制者的出发点有多么好,最终都会收获一个恶果:培养出无数缺乏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好孩子”,或者叛逆成性的“坏孩子”。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提出了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有假自我的人,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并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他为别人而活。而后者最终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个,活得毫无生气。 .




这一点,存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我选择,我活过,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这就叫存在。哪怕你遭遇过很多挫折,但如果都是你选择的,你就会有存在感,你就会精神,会坚韧不拔。相反,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做过错误的选择,他们顺利地生活了好多年,但这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父母、老师帮他做的选择。那么,他们并不会觉得幸福,相反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怎么活过。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却有很多人曲解了其中的含义。真正的规则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孩子该跑、该跳、该闹的年纪,你要允许他像小草黄钻出地面一样,恣意地向上舒展,尽情释放。蒙特梭利说,孩子每一个自发行为都是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人。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站在背后,轻轻扶着他向前走。等他长大了,能够享受跌跌撞撞前行的快乐时,“控制者”们,请收起你们的好心吧。让他享受奔跑时的快乐和跌倒后真实的痛楚。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的样子。无论孩子或成人。 试想,谁愿意像个提线木偶一样总是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下?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2989b4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