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校园贷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2022-12-27 13:2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校园贷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欢迎阅读!
心理分析,调查,结果,消费,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校园贷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作者:高春萌 马炜 夏乐康 程超杰 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第04

要:校园网贷是这几年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产品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支付的一大手段的时期,但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还相对不理性,不成熟,因此造成了很多的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校园网贷以及消费心理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园网贷; 消费心理;理性消费 一、项目研究背景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而其消费现状反映了社会各个时期的变化和特征,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

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正确合理的引导大学生消费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为此本小组进行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并进一步进行比对分析。

二、大学生校园网贷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选取河北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学历层次覆盖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专业种类多样。本次问卷共有十一道问题,其中包括年级、性别等个人信息调查,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的调查问题共计九道。本次调查问卷采取电子问卷方式,在发放的若干问卷中,回收一千份问卷为有效问卷。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总体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整体上是理性化的,消费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消费趋附性强,集中度较高,但离散趋势也十分明显,个体差异大。 (二)消费计划性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为父母其中占比33.9%,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网贷还款压力较小。正因如此,大学生的依赖性很强,对生活费的使用缺乏规划,导月光现象的产生,为弥补生活费,所以增加了网贷使用的频率。据调查,月末生活费余额情况中,入不敷出的占8%,月底紧张的占17.7%,收支平衡的占26.4%,略有剩余的占33.7%,较多剩余的占14.2% (三)消费理念及趋势的转变

根据调查,在网贷的使用方向中购买学习资料占20.1%,购买电子产品占16.7%,购买高档用品的占12.1%,用于兴趣培养的占10.4%,用于其他的占20.8%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的网贷消费是较为实际、理性的。但消费趋势在慢慢变化,许多同学注重拓展教育、兴趣培养等,消费逐渐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耐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有16.7%的同学将网贷用于购买电子产品;12.1%的同学用于购买高档产品;10.4%则将网贷费用用于兴趣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的转变 (四)攀比心理的影响

据调查,认为自己比周围人消费水平高的占16.8%,基本一致的占48.5%,低于周围人的24.8%,严重低于周围人的占9.9%。攀比心理不但体现在物质上追求高调奢华,在网贷的使用上也显现了这一特点。在调查的1000人中有17.4%的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原因源于攀比心理,大学生处于成熟心理与未成熟心理并存的时期,自我意识迅速觉醒,追求展现自身形象,这也是产生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因此也影响了网贷频率。 (五)易情绪化

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对各种新产品具有强烈兴趣与购买欲望,热衷于追赶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征。譬如,有17.4%的同学使用网贷的原因是来源于与同学的攀比心理,26.3%是因为同学都在用,13.6%则源于对新鲜事物的盲目追求导致欲望高于生活水平,生活费不足以满足其消费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问卷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心理概括出以下特征:

1.早熟型消费。消费水平超过了自身经济条件的实际水平,并且消费超前。大学生普遍不具有挣钱的能力,大多依靠父母提供,依赖父母,生活费足够自己的正当消费,但现在部分大学生消费超前,16.8%的学生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周围人,父母所提供的生活费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消费,因此进行借贷消费。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水平。

2.豪华型消费。追求奢侈、气派的高端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数据显示有28.8%的大学生进行购买奢侈品,进行游戏充值。 四、对策与建议

1.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注意将思想理论教育与消费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创新教育形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摆脱空洞的理论说教,让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可以从内心产生认同感,从而,增强其对享乐主义诱惑的抵制,增强其责任感,最终达到从根本出发对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进行矫正。

2.政府优化网络贷款环境。国家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贷款进行规范,加强对网络贷款的管理。对于网络贷款,政府层面应将进行金融监管与对法律法规的落实结合,采取多元化的管理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规范,对网络贷款进行更全方位的管理,促进其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鹏.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法律控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5. [2]罗江,李金红.网贷平台抢滩校园暗藏多少风险[N].光明日报,2016-01-145. [3]邹骏妍.大学校园不良网贷的法律问题思考[J].法制博览,201612. [4]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

[5]魏星.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河北金融學院2019年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DXSKYY201804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2e501a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