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2022-05-24 18:25: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欢迎阅读!
寻隐者不遇

主备人: 杨洋 教者: 9 3 日备 日用

3、寻隐者不遇 1课时 总第 8 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悟隐者高尚的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 活动安排 ,激发情

教学具体内容

个人加工备注

重点内容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 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意——感情

2、出示古诗,初读诗歌。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2)检查课文朗读情 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3、释题质疑: 1 题目是文章的题眼,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怎么找的?为什么没遇 到? 4、介绍作者及写作特点,让作者的形象活起来 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对于贾 岛,你搜集了他的那些资料或你知道的情况有哪 些? 指名学生介绍,然后集体补充(唐朝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当过和尚,被称为苦吟诗人。 理解诗句 1引导学生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 们在干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指名说说这些字词的意思: 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 寻:访问 遇:没有遇到 言:回答,说。 隐者:隐 居在山中的人。 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本诗 中指隐士就在这座山中 云深:山深云雾浓 处: 去处) 3从刚才对诗人的了解中我们知道贾岛写诗时注 重字的斟酌。其实他写诗不仅体现在用字的斟酌

泗阳育才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教案


主备人: 杨洋 教者: 9 3 日备 日用 上,在谋篇的构思上也独具匠心,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出示: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图文结合读诗句,请想想诗句的意思。 5边读边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 遍。(激励语: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悟,感悟人物

形象,体悟情1本诗写诗人去寻访一位隐者,没能遇到,却碰 到了一个童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隐者是童子 的什么人呢?(言师采药去得知,隐者是童子 的老师) 2交流: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 易懂。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 巧妙的谋篇构思是: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 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们再读,看看 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 问答式(一问三答),谁问谁答? 三次回答的问题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 其实是三问三答,作者寓问于答,构思巧妙。 2平白易懂的语言和寓问于答的构思充分体现了 贾岛写技的高超,这首诗最妙的还在于抒情的含 蓄。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的 感情有何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3、作者对隐者的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再读。 体会作者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 松下问童子——(心情愉快,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心情跌落,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萌生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无可奈何,更添了 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4、再读诗句,想想作者要寻访怎样的人? 1、关于隐者:品德高洁,不肯做官,学问很 深,隐居山林的人。 这首诗的隐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采药为 生,济世救人,品格高尚) 2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隐者的高洁呢?(让生 回想开始看图找到的景物联想诗人居住的环境从 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松下——“岁寒三友之一,品格高洁,刚毅

泗阳育才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教案


主备人: 杨洋 教者: 9 3 日备 日用 采药——济世救人,品格高洁 此山——远离世俗,世外高人 云深——云雾飘渺,神圣高洁 交流:诗的抒情借助艺术形象,挺拔的青松,飘 渺的白云,与云山深处的隐者的身份相符,充分 表现了作者对隐者的崇拜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 了作者的品格和志向。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读写结合 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 境。 在本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中,田老师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学方法独特,每讲一首 诗都要编一个故事,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寻 隐者不遇》这首诗既有人,又有物,既有景,又 有情,你能把这首诗也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吗? 2、先同位说说,在动笔写下来。 3、同位交流、补充 4、集体简评,及时激励。 五、板书设计: 松下问童子, (问 师父呢) 言师采药去。 (在何处? 不遇) 只在此山中, (何处采药? 能遇) 云深不知处。 (山中的何处? 难遇)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一得



泗阳育才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338d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