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2022-04-11 13:15: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欢迎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一、 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的 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二、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三、 学过程 一、 入新课

1 •师:今天,老师想为大家介绍一首我十分喜欢的古诗,诗的名字就叫《寻隐 不遇》(课件出示古诗)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出这首古诗。这是唐代诗人贾 岛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教师提醒有些字的写法:寻、遇、松、) 二、 。(读通古诗)

1 •师:以往拿到一首古诗,你们会怎么去学习?

学生交流方法,教师肯定:的确,拿到一首古诗,首先要读,把诗读通顺了。(板 书:读)

2•先自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时别把题目丢了,开始。生自 读。 3 •指名检查读诗。

师:示意读好的学生举手。请这三位同学读。 师: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怎么样? 生评价。

师:都读通顺了,如果词与词之间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谁来读。生读。 师:听出来了吗?有点韵味,(教师划出节奏线)我们一起这样读一读。 4 •齐读古诗。 三、 。(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1•过渡:读这关过了,那接下来如何理解这首诗呢?你们有好方法吗? (板书: 解)

2 •生交流,教师引导学法:使用工具书,同座互相探讨,借助插图。

3 •师:那请大家打开书,轻声读读古诗,发现不理解的地方就用我们刚才说的 法去解决,解决不了的地方打问号。 4.大班交流。

师:说说你的疑问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 重点解决: 1 “隐者”,层层递进理解。(这里的“者”就是指……的人。那隐者仅仅 指隐居山中的人吗?这种人还……像诸葛亮那样很有……对, 所以隐者是隐居山 中的学者;而且这种人不想为官,想过清净悠闲的生活。)

2 “童子”指儿童,在这首诗中,童子的身份其实就是隐者的:徒弟。 3 “云深”:云会有深浅吗?看看书中的插图,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半山 腰处地云雾怎样?这里的云深指什么?对呀, 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云 吗?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读。 云雾缭绕。云雾飘渺, 云雾深重,云海茫茫,云遮雾罩,云雾弥漫课件出示,学生读。 4 “只”:教师提出:“只”字你们理解吗?我们来看看工具书中的注释:


第一声:量词;单独的、极少的;

第三声: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唯一,仅有;。

这首诗中读第几声,是什么意思呢?在诗中可以说成是“就在这座山中”。

课件出示:这些诗句中的“只”又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5)寻:仅仅指寻找吗?寻访更好。

5•师:现在请同座位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6 •学生练说古诗的意思。

7 •指名说古诗的意思。(开小火车说) 诗题:谁寻访?更完整了。 第一句谁问的? 第二句:

第三句:这句还是谁说的? 第四句:这句仍然是童子说的。

师:你们看,这首诗的意思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老师喜欢的第一个原因:平白 话。

(板书:平白如话)来,一起读读这平白如话的诗。 四、悟。

1. 教师引导:古诗会读、理解了,是否就学完了呢?( 板书:悟)其实,我们 还要学会感悟诗歌背后做隐含的东西,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2. 来,请学生闭眼,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象、边感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1 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师引导。 师引导:看到的还真多,有景有人。

再走进些,能将看到的情景描述地更生动清晰些吗?你们看,这是老师来到 林间看到的松:走进山间,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我抬头远眺,是一棵棵古朴苍 劲的松树,枝干遒劲,松针密集,满眼苍绿。(课件出示)老师看到的松怎么样? (颜色、形态描写具体了,仿佛眼前就是一棵棵苍松。)试着写写你眼前看到的 某个情景,可以是高山,可以是云深,也可以是人,可以采用老师的这种短句, 用上学过的四字词,写在作业纸的第一题上。

生写,交流。师评价:围绕松苍、山高、云深来评价。

师总结:同学们,此诗虽平白如话,但诗中包含的情境却如画般美妙,真是“诗 有画”啊!(悟诗境)

2 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多有情趣啊,真是生机勃 勃,别忘了还有诗人和童子两人的……)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听到说话声,谁和谁再说话?他们说了些什么呢?对照 诗,同座位试着说一说,再现一下当时的场景。

指名交流。

(看着这图,老师给你们起个头啊:诗人在山间小道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 一座茅草屋,正巧一个童子从小木屋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 诗人忙走上前去问 道:……

说得不错,那我想问问了,诗中只有童子的回答,诗人的话在哪啊?诗中 啊!


聪明,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悟出了诗人的问话,无问只答,这叫“寓问于 答”,这就是老师喜欢这首古诗的第二个理由。 (板书:寓问于答)

3. 老师课前也做了功课,将问答全呈现在诗中,自己放声读一读,再与贾岛的这 诗比较,你有何感觉。 山中访故友,松下问童子,

汝师在何处,言师采药去。(汝:你)

何处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山中何处寻,云深不知外。

此诗寓问于答,凝练简洁啊。来,为这“寓问于答”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 4. 师导:其实,这首诗不仅“寓问于答”,伴随着这三问三答,还有诗人的心 情变化呢?把自己当作诗人,再次走进那个情景,相信你肯定能感悟到诗人的内 世界。请同学们用心完成作业纸中的第二题。 (把诗人内心想的和他的心情写 出来)

6.完成填空: 诗人问: 童子回答: 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又问: 童子回答: 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诗人再问: 童子回答: 此时诗人

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失望、一线希望、无可奈何)

还有一处诗句诗人的心情又是如何, 你悟出来了吗?师读:松下问童子。(板书: 希望)

不知不觉当中,大家又体悟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板书:悟诗情)了不起!来, 我们一起读出这情感的变化,感情诵读。师:读得更有韵味了。

7•小结:你们看,平白如话的诗词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美妙如画的情境,有

有声有色的对话,有深远悠长的情感,这就是老师喜欢的第三个理由 (板书:词 约旨丰)

8. 师导:诗人寻访隐者,结果没有遇到,这本是一件失望的事。可是,因这一件 事,作者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平白如话、寓问于答、词约旨丰的千古名诗, 虽不遇,但也无憾。

9. 最后,让我们将这千古名诗一起背诵于心。 (板书:诵)也希望大家记住这学 习古诗的四个步骤。(指板书) 五、布置作业。

1. 将古诗的改写成作文。 2. 搜集贾岛的一两首古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希望) 平白如话 子, 言师采药(失望) 寓问于答 去。 只在此山(一线希望) 词约旨丰 悟悟诗境 中, 云深不知(无奈) 悟诗情 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c25860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