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说课稿(精品) (2)

2022-12-14 21: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说课稿(精品) (2)》,欢迎阅读!
绝句,下册,语文,年级,小学

《绝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绝句》是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第一首。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的妙用。 2能力目标: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五、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拓展迁移——让学生延伸美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1.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江南》《春晓》《村居》《咏柳》

2.导语:听着你们的诵读,我仿佛看见了嫩绿的柳条,粉红的桃花;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闻到了花草的清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让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

.了解诗人,课件出示一段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在杜甫晚年时,国家平定了战乱,天下终于太平了。得知这个消息,杜甫的心情无比舒畅。多年的战乱终于平定,交通也恢复了。看到来往东吴的船只,想到自己也可以返回故乡,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杜甫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 . 简介绝句这种体裁。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学生放开声音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在初读古诗,读通古诗的同时,我让学生划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读,再体会。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学生找出这些色彩,老师再加点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细读古诗,找出诗中的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第一句两个黄鹂,写,是近写,也说明鸟叫不是叽叽喳喳而是一唱一和,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也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行,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第三句千秋雪,写,表明历史久远;第四句万里船,展现空间的广阔。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这个板块中,我设想紧扣一个字展开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透过这个,诗人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诗中找出来,用直线画一画,随后学生交流。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学这句诗时分四个层次,先找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鲜明的色彩,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黄绿相间,青白和谐的美景图。

第二层次教师提问:杜甫把春天写的那么诱人,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美景。起你的小耳朵,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啊,黄鹂一唱一和多有趣多热闹啊!让学生感受到细柳新绿,这正是春天的色彩,黄莺唱和,这正是春天的声音。 第三层次就是指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美好。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同时在朗读中引导感受古诗的对仗所带来的节奏美。

最后是说话练习: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诗人看到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啊,春天__________

2. 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这一句诗的教学,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诗,提出疑问,教师适时解疑,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西岭(课件出示图)诗人说千秋雪,指的就是西岭上多年不化的积雪。千秋指的很多年,可真的是一千年吗?2东吴。东吴指的是当时的吴国,东吴和成都的距离可谓是路远迢迢,行程万里,所以诗人说万里船,指的就是这些停在江上的商船,诗中哪个字就是停的意思?这些商船住来于四川和江浙,经过很多很多的路。告诉学生这里的万和千都不是真的指数量,在古诗的写作手法中,叫虚指。

3)含。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难点。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我准备采取换字理解的方法。出示:窗有西岭千秋雪 窗嵌西岭千秋雪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 太一般了。 又只是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这中,只是静态的画。而却是生动活泼。早春之际,西岭上的积雪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印在窗上,窗和景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难道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吗? (五)拓展迁移——延伸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df3e33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