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创设有效课堂

2022-12-25 08:08: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巧设问题情境,创设有效课堂》,欢迎阅读!
创设,情境,课堂,有效,问题



巧设问题情境,创设有效课堂

要: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从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本文首先解释了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分析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要具备的特点,并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特点 方法 有效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及其作用

问题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有目的地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实践体验等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一种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情境,数学教学活动组织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数学问题情境既能使学生产生安全的、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希望发现问题的心理倾向,又具有利于数学问题产生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或背景材料,能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二、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的特点

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必须是适合的,那么适合的问题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特点。



首先问题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能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某一确定的方向,有利于解决当前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注意问题的有序性,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级而上,一步登高。第四,问题的提出要有艺术性和新颖性。一个个新颖的引人入胜的问题,能使学生投入更大的身心,调动相关的认知系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合适的问题情境,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可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呢?



(一)通过数学典故或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中,可用古代印度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给国




王出题目:在第1个格子放1颗麦粒,第2个格子放2颗麦粒,第3个格子放4个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直到第64格子,皇帝欣然答应给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数,国王能否实现自己的诺言。通过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发现过程,学习数学家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定理教学和公式教学。比如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教学中,可用数学家高斯在小学课堂上快速计算“1+2+3+……+100=为题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从中发现规律,可尝试对于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的公式的探究,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识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三)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的实用性。

例如《古典概率》的新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两枚都是正面向上则同学甲可以去观看学校的美育节闭幕式,如果一个正面向上一个反面向上则同学乙去,这样的决定是否公平,学生通过问题情境会进一步思考抛掷两枚硬币的所有结果,及每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了古典概率的特点。再如,讲授函数的最值时,可以引入如下问题:某厂要制造一批容积是10L的圆柱形有盖铁桶,问制造一个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



(四)通过质疑、揭露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

如讲两角和的三角函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成立,以避免的错误猜.通过这一反例,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进一步唤起了他们要探索究竟等于什么的求知欲。学贵有疑,学生由疑问而提出问题,进而能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且让他们从中体验了 重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培育了创新精神。



(五)以数学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悬念是利用一些违背学生已有观念的事例或者是相互矛盾的推理来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 这节课前,老师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这张白纸厚度只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c5b0c4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