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2023-04-24 14: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欢迎阅读!
问卷,常见,错误,设计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1.概念抽象

例如:请问您家属于下列哪一类家庭?

①单身家庭 ②核心家庭 ③主干家庭 ④联合家庭 ⑤其他家庭 所列的家庭类型都是社会学中专业术语,对于一般的人们来说,对于什么样的家庭才是核心家庭,什么样的家庭又是主干家庭或联合家庭,都是不清楚的.

2.问题含糊

例如:您觉得您所在单位几年来情况怎样? ①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②变化不大 ③变化较大 ④变化很大

这一问题没有明确说明询问的是单位的什么情况。是多方面情况,还是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情况。

3.问题带倾向性

例如:你反对抽烟吗? ①是的 ②不是的

这种提问方式带有明显的肯定倾向,它容易诱导回答者选择答案。

4.问题有双重含义

例如:你觉得你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 ①能适应 ②不能适应 ③不知道

这里实际询问了两件事,即“你的知识水平能否适应工作需要"和“你的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那些认为自己在其中某一方面能适应需要,而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就无法回答这一问题了.

5.问题提法不妥

例如:您现在的实际文化程度相当于:

①小学毕业 ②初中毕业 ③高中毕业 ④大专毕业以上

人们可根据自己实际完成的教育等级来填答自己的文化程度,但却难以评价自己“实际”的文化程度。即使人们这样做了,其评价的标准相互之间也会不一致.因此这种问题的提法不恰当,还是直接问“您的文化程度”为好.

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例如:您最喜欢的专业是: ①文科 ②理科

专业是十分具体的,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文科、理科”不是具体的专业。

7.答案设计不合理

例如:下列各种素质中,您认为哪些是一个合格的厂长应该具备的? ①决策能力 ②指挥协调能力 ③业务能力 ④管理科学知识 ⑤创新能力 ⑥马列理论水平 ⑦谋略能力 ⑧综合分析能力 ⑨任贤能力 ⑩实际生产知识


8、避免提一般性的问题

一般性问题对实际调查工作并无指导意义。

例如:“您对某百货商场的印象如何?”这样的问题过于笼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可具体提问:“您认为某百货商场商品品种是否齐全、营业时间是否恰当、服务态度怎样?"等。

9、避免用不确切的词 例如“普通”“经常"“—些”等,以及—些形容词,如“美丽”等.这些词语,各人理解往往不同,在问卷设计中应避免或减少使用。例如:“你是否经常购买洗发液?"回答者不知经常是指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年,可以改问:“你上月共购买了几瓶洗发液?”

10、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句子 例如:“你最近是出门旅游,还是休息?

出门旅游也是休息的一种形式,它和休息并不存在选择关系,正确的问法是:“你最近是出门旅游,还是在家休息?

11、避免引导性提问

如果提出的问题不是“中立”的,而是暗示调查者某种观点和见解,力求使回答者跟着这种倾向回答,这种提问就是“引导性提问” 例如:“消费者普遍认为XX牌子的冰箱好,你的印象如何?

引导性提问会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被调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导问题中暗示的结论;二是由于引导性提问大多是引用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态度,被调查者考虑到这个结论既然已经是普遍的结论,就会产生心理上的顺向反应。此外,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在引导性提问下,不敢表达其他想法等。因此,这种提问是调查的大忌,常常会引出和事实相反的结论。

12、避免提断定性的问题 例如:“你一天抽多少支烟?”这种问题即为断定性问题,被调查者如果根本不抽烟,就会造成无法回答.正确的处理办法是此问题可加一条“过滤"性问题。即:“你抽烟吗?”如果回答者回答“是”,可继续提问,否则就可终止提问。

13、避免提令被调查者难堪的问题

如果有些问题非问不可,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要、穷追不舍,应考虑回答者的自尊心。 例如:“您是否离过婚?离过几次?谁的责任?”等。又如,直接询问女士年龄也是不太礼貌的,可列出年龄段:20岁以下,20-30,30-40岁,40岁以上,由被调查者挑选。

14、问句要考虑到时间性

时间过久的问题易使人遗忘,如“您去年家庭的生活费支出是多少?用于食品、衣服分别为多?除非被调查者连续记帐,否则很难回答出来.一般可问:“您家上月生活费支出是多少?显然,这样缩小时间范围可使问题回忆起来较容易,答案也比较准确。

15、拟定问句要有明确的界限 对于年龄、家庭人口、经济收入等调查项目,通常会产生歧义的理解,如年龄有虚岁、实岁,家庭人口有常住人口和生活费开支在一起的人口,收入是仅指工资,还是包括奖金、补贴、其他收入、实物发放折款收入在内,如果调查者对此没有很明确的界定,调查结果也很难达到预期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cb0616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