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含答案

2023-04-10 21: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刿论战含答案》,欢迎阅读!
论战,答案,曹刿



曹刿论战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述史事件的。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①曹请见( ②又何焉( ③小信未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牺牲玉 ⑤小惠未 ⑥登而望之(



战,勇气也( ⑧望其旗

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出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民弗也( ②小信未孚,神弗也(

1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③公将之( ④衣食所,弗敢也(

1)战前: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2)战中: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在语句中的意思。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肉食,未能远谋( 小大之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 为人卑 之灾(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不能察( 必以 ..

是犯错 实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之属也 牺牲玉帛(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为人 为国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7..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夫战,勇气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年体史书。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 7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齐王纳谏》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1 )彼竭我盈 2)望其旗靡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3)臣之妻私臣( 4)今齐地方千里(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

21.根据[][]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31 2 盈: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6_________________ 2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 )(4)牺牲..帛(

29.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又何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C 公将 上使外将 D. 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0.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3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②其真无马邪

3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5.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36.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7.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8.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9.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d8e6225901020207409c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