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访谈示例

2022-07-24 17:1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访谈示例》,欢迎阅读!
文化生活,示例,访谈,单元,家乡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访谈示例

单元任务:

1.采访家乡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 2.活动: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拟定访谈提纲。 一、访谈主题:我眼中的故宫

(如果你的主题是关于历史古迹建筑等,请自行画表把课本73页附二登记表简单一写) 访谈时间:2012110,

(1)采写的对象:前故官博物院负责人一-单霁翔

(走访调研了博物院全部32个部处,逐一拜访了曾经在故宫工作过的老院长、老专家,然后大刀阔斧推出了涵盖服务、管理、安全、文物保护等11大类、22项规章制度,其中,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的安全居于首位。从神武门向西沿故宫巡查一圈贯穿着单雾翔自上任后的每个工作日。对故宫9000多间房子一-查看,走破了20多双布鞋, (2) 访谈提纲: ①故宫的历史有哪些? ②故宫的馆藏艺术有哪些?

③故宫与其他皇宫相比的独特之处在哪? (3) 访谈记录 1.故宫修建的历史。 2.故宫建筑及其相关功能。 3.故宫的馆藏文物及其来源。

4.巴黎的凡尔赛宫与北京的故宫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包括其建筑材料与架构、空间布局故宫正以更加新鲜、时尚的方式走进以及装饰色彩等方面的不同。

(从语言文字运用来说,这个活动专题涉及访谈类的题目。比如提供一个访谈情景, 求设计具体的访谈问题,或是依据访谈内容得出某方面的结论。从阅读来说,会涉及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的人物访谈。

真题示例: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要求: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人;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案:(示例)(1)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较深的事有哪些? (2)从这些事例中,您总

1




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3)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高考真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寂寞出学问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冷板凳”的治学精神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还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一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一 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作“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一无论外面发生 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

:这个疑问可能来自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2




: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应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有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已任。 :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已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原载《解放日报》2009911日第1718版,有删改)

(1)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0dd91e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