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课时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022-08-06 06:03: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课时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欢迎阅读!
平均数,条形,课时,下册,人教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目录 1 四则运算 2 观察物体(二) 3 运算定律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图形的运动(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0 总复习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求平均数的意,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渗透“引申”“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时 平均数

1.情境的成功运用。课一开始,引领学生理解环保小分队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的情景。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

2.概念的建构认知。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3.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

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回忆,进一步明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做好铺垫。通过城乡人口数量的统计,逐步出示单式和复式两种统计图,通过两份单式统计图的展示、比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设计(教案)



,逐渐引导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发现单式统计图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完善。在此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图例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比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提,让学生在感受到信息的同时,也发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既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直观地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比较。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两种数量是需要区分的,每个数量之间需要挨得近一点,这样更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变化。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和特点。从而掌握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重视制图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课时 营养午餐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从谈话了解学生的饮食爱好入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为自己设计午餐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合作、讨论完成对营养午餐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营养专家指出的一些关于合格营养午餐的指标,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理想中的午餐”科学的午餐”的冲突,从而产生疑问,再通过同桌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营养午餐的合理搭配上达成共识,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本次实践活动,了解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或偏瘦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在分析问题时,主要应从营养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13d19c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