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2022-09-04 15:1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欢迎阅读!
山寺,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译诗: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

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 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 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

静得没有其他声响, 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






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这就更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一个""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 ,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 。一个""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

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 ,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与一般五律不同 ,这首诗起首两句即形成对仗,而其颔联的"通幽处""花木深"却苛求工对,即吴乔《围炉诗话》中所谓的"偷春格"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称的"蜂腰 ",从而形成五言律诗的一种变格,实现一种别致的节奏美。 注释;

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又空心亭。

注释 0、选自《全唐诗》。常建,生卒年不详。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山北。

1[]弯折

2[初日]早上的太阳。 3[禅房]僧人的房舍。

4[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5[](qìng )古代用玉,使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6[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7[]使„„空净。 8[清晨]早晨的雾。 9[但余]“惟闻”。

10[竹径]:一作“曲径”. 11[]都。 12[]:只。 13[]:幽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2e7b794b73f242336c5f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