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翻译赏析

2022-07-25 03:1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烟霞,志在,古诗,赏析,风波

古诗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翻译赏析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珣。其古诗全文如下: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前言】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李珣创作的词作。这首词上阕通过描写烟霞、云水等意象,借用范蠡的典故表露了自己国亡不仕、归隐山水、五湖看春、不思尘世之志。下阕写词人设想隐逸湖中,泛舟自适。以无人居住的花岛为邻,与鸥鸟为伴,洗却尘世的烦恼,极赞隐士生涯的神秘高洁,流露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情。 【注释】 1、烟霞:云气,多泛指山林、山水,这里指归隐之所。唐·李群玉《送人隐居》诗:“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2、隐沦:隐姓埋名。沦之意为“没”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3“功成”句:用越王勾践灭吴后,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迹五湖的故事。五湖:太湖。 4一叶:形容船小如树叶。 5、鸥作侣:与鸥为伴,这里指栖身世外、忘怀得失的隐居生活。《列子·黄帝》载,有人爱好鸥鸟,不存机心,鸥鸟亦乐于亲近。 6、深处:深居简出。 7、经年:年复一年。 8、市朝:偏义复词,指朝堂。市,交易买卖的场所。朝,官府治事的处所。后以市朝多指争名夺利的场所。 9希夷:无声为希、无色为夷,犹言虚寂玄妙。《老子》“视之不见名目夷,

1


昕之不闻名日希。”河上公注:“无色日夷,无声日希。”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镄仰。”柳宗元《愚溪诗序》“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10、微妙旨:精微玄妙的义旨。 11、潜喜:心中暗喜,发自衷心的喜悦。 12荷衣蕙带:荷叶制成的衣服,香革制成的带子。代称隐士衣服。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13、绝:摆脱,不沾染。 14纤尘:微尘,这里指俗世。 【翻译】 么仰慕当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绿水、烟雾云霞之中,吴亡越兴,功成名就时隐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纵情山水,寄兴风月。云水中驾一叶扁舟,把酒吟诵,其乐融融。此时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身心两忘是多么的难得。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怎不暗自庆选择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 【赏析】 李珣也曾写过一些隐逸之词,《渔父》《渔歌子》等。这首《定风波》是借范蠡事以明己志。范蠡亡吴霸越之后,功成身退,乘一叶扁舟泛游于五湖之上,啸傲风月于山水之间,过着隐逸生活。作者对他深怀仰慕之情,认为其人高洁无上。词的开头即点明他志在烟霞,仰慕隐沦,赞颂范蠡,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愿。次句是说范蠡功成身退,泛游五湖,饱赏湖上春光。接句续写退隐之乐,一叶扁舟,徜徉湖上,舟中饮酒吟诗,其乐融融。“云水”二字概括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令人陶醉。这时便深切地意识到无官一身轻的愉悦。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 下片继续写隐逸之乐。“花岛”为邻,



2


鸥鸟为伴,隐居于奇山异水的幽深之处,生活是何等的安闲恬适。在这里长年看不见追名逐利的流俗之辈。可以说这里已经进入了老子所说的“希夷”的微妙境界了。果真能得到老子所说的微妙之道,心中怎能不暗暗自喜。结句“荷衣蕙带绝纤尘”,又用神的服饰,比喻隐者的高洁和一尘不染,大有飘飘欲仙的况味。 全词表现仰慕隐沦,申明作者抱有与范蠡同带的烟霞之志。范蠡归隐是在功成之后,见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之同安乐,便毅然退隐。而李珣“以秀才豫受宾贡,事蜀主衍”,未能立功,即遭亡国之痛。两人同是退隐,却心境不一。此词纯用白描,直抒胸臆,与作者所写的风土词不一样,在“花间”词里也属罕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6514b1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