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教学设计1

2022-09-05 20:4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但愿人长久 教学设计1》,欢迎阅读!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预习时扫除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指导隐、睁、悲三字的书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包括初读课文,划词标段,查阅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苏轼生平

1.昨天我们预习了第二课,题目是(齐读),这是上半句,下句是(齐背) 2.“婵娟怎么写?课文中婵娟并不是指美丽的女子,而是指(指名说)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这是一个人的愿望,谁的?(板书:苏轼) (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

小结: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 2.检查生字词

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1)指名读 2)理解难词:

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

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

3)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

3.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4.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 5.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师范写。 2.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古典音乐 教学思路:

在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感悟思念(品读13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自由读)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欢欢喜喜,可苏轼却心绪不宁?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思念他的弟弟。

3.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是否夸大了?同学们也有亲人在外,是否也有同感? 4.学生交流出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兄弟情,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 (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 (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

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与同学们思念亲人相比,我们的感情就是浅显的。(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 5.指导学生的朗读。

二、感悟埋怨(精读第4小节)

1、夜深了,而苏轼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想着自己的弟弟,看到圆月,不由得迁怒起月亮。(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抓住无情”“为什么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2、此时的埋怨就仅仅这一句吗?“……”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孩子们想像补充:苏轼对弟弟的关心、担忧、牵挂、抱歉,更有对自己的责怪等) 3、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么 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三、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但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并没有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指名读他转念又想:世---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这是一声祝福:苏轼要把祝福送给谁? (送给弟弟、母亲、父亲、)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所有的人)

苏轼在中秋之夜苦苦思念弟弟的时候,能够这样想这样做,他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让我们代他把这份祝福送给天下人!(齐读、再读)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此时此刻,苏轼还像开始那样烦恼吗?(不,他宽慰了许多)他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阅读迁移。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各种伤心事,起初你是怎样想的?后来你又是怎么样宽慰自己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81010304a1b0717ed5dd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