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

2022-05-01 21:3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欢迎阅读!
湖湘,风骨,精髓,文化

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

古时候,把长江以南的湘楚大地,称为南蛮,往往作为官吏发配、庶民充军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土居人称为蛮夷,意为野蛮的人。就在这南蛮之地,随着时空隧道的传承,蛮夷得到不断的壮大。其生存风格逐渐演变成霸蛮风骨,从而构就了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先得说胡安国。他是南宋大儒,为避康靖之乱举家迁徙湘潭隐山,创碧泉书院,撰著经学并授徒讲学。其遍览诸家兼采众说,著成煌煌《春秋传》,被定为元、明两代科举取士标准教材,影响后世甚巨。季子胡宏,人尊五峰先生,续父学脉,独创性本论,筑起学派理论大厦,堪称灵魂人物。高足张栻学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为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其学问道德演绎出彪炳千秋的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胡安国奠定了湖湘文化,成为湖湘文化的早期代表。

湖湘文化的精髓实质为霸蛮风骨,因霸蛮风骨发展了湖湘文化。

早在五千年前,华夏大地上形成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联盟集团。当他们继续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时,终于在黄帝与蚩尤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涿鹿之战。被尊为战神的蚩尤战败被杀,余部经辗转流离迁徙到了洞庭楚湘一带,成为苗蛮部族集团,也即今日苗族的祖先。湖南湘西北的苗族古歌中叙述了三苗祖先在洞庭彭蠡之间水乡斗鳄鱼,开水田的史迹,后来又到环境险恶的武陵山区开辟新的生活。这种战天斗地求生存的霸蛮风骨,逐渐融入到湘楚大地原有的霸蛮文化之中。

霸蛮中的,起源于三苗的后裔苗蛮,也即是荆蛮。商周之际,长江以南为吴、楚两大诸侯国的封地;两国未立之时,这里都是蛮族人的栖居之地;就像美洲大陆曾是土著印第安人的世代家园一样。太伯初到江南,得到千余家荆蛮的拥护,得以站稳脚跟并建立了吴国。大约过了一百年,楚国也在蛮族之地立国。

司马迁在述及吴、楚两国中的蛮族时,分别使用了荆蛮楚蛮两个称谓。就地理概念而言,荆蛮与楚蛮可以画等号,因吴、楚皆在蛮族的栖居之地立国。楚国认同蛮夷文化,楚武王自称我蛮夷也这一文化自立心理导致楚蛮向文化的纵深地带挺进。秉承远古湖南农耕文明的霸蛮因子,加之楚蛮年复一年自豪地积淀着的特质,最终进化成湖湘文化中霸蛮的主体基因。

楚蛮文化中的,凝聚着强烈的爱国心;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著名俗谚,便是这种爱国心动人心魄的具体写照;屈原毅然跃入汨罗江,则是这种爱国心视死如归的集中体现。

历代湖湘人士的许多性格特质,如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以及特别独立之根性,皆源自霸蛮风骨的行为特质。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沧海桑田的岁月积淀,霸蛮风骨早已烙印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显著标识,定格为湖湘人士一脉相承的独特个性。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因连遭战乱,人丁锐减,十室九空,湖南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移民。韶山毛氏祖先毛太华就是移民湖南的江西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先祖则从安徽移民到了湘潭。移民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强化并丰富了湖南人霸蛮人格的内涵。

霸蛮风骨从惯常的贬义讲虽有粗野、凶恶、不近情理之义;但若纳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观之,则实指一种好胜、好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当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严峻任务被提上中华雄杰的议事日程时,这种蛮性风骨便转化为一种济世匡民的强烈使命感,勇往直前的雄杰气概以及特立独行的创造精神。

湖湘人的霸蛮风骨,可以追根溯源至史前的农耕文明,上古时期的三苗文化,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元、明、清三朝的移民文化。如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因连遭战乱,人丁锐减,十室九空,湖南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移民。韶山毛氏祖先毛太华就是移民湖南的江西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先祖则从安徽移民到了湘潭。移民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强化并丰富了湖南人霸蛮风骨的内涵。

湖湘人的霸蛮风骨,彰显于声名赫赫的近现代湖湘英杰。

曾国藩在湖湘近代史上,算得上是一个霸蛮风骨的典型。曾氏本是一介书生,从来没有打过仗,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危及摇摇欲坠的晚清王朝,作为朝廷重臣的曾氏奉命举办团练并领兵与太平军作战,最初是屡败屡战,败得一塌糊涂时,也曾试图投河一死了之。还是打脱牙齿和血吞的霸蛮风格,使曾氏成为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中的领军人物,使湘军变成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地位显赫的词汇,无湘不成军更是成了湖湘文化自豪感的具体诠释。

清代诗人杨昌浚在去新疆的途中,写七绝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中所写的大将即指晚清重臣左宗棠。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为人多智略,性狂傲,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建奇功,是个霸蛮风骨常胜将军

黄兴则在近代革命史上,算得上是另一个霸蛮风骨的典型。同盟会元老胡汉民曾说:黄兴是个标准的湖南骡子,更隐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气,其雄健不可一世。在19083月的一次起义中,黄兴率200湖南兵,抗击清军两万之众,历时40余日,将横霸蛮的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孙中山后来曾多次这样评价该战役:钦廉起义,革命军是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斗,是非常的战斗,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还是你们湖南人做出来的。在1911年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黄兴身先士卒,亲率敢死队勇猛冲杀,虽被敌弹击断食、中两指,仍顽强坚持战斗,表现出血霸蛮的英杰气概。

被毛泽东称之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先生,在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曾撰写过一篇虽不长却令湖南人为之一振的文章——“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湖南人底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实质就是一种霸蛮风骨精神。他在文中写道: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湖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蔡松坡,也就是人所共知的蔡锷。蔡锷以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名垂青史。191512月,蔡锷在护国寺召集旧部,慷慨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四万万众之人格也。蔡锷将军的 大霸蛮加速了护国战争的胜利,他也因此成为流芳百世的造民国第一人

中华第一大英杰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只有几百条枪,被蒋介石称为土匪;却以超级霸之气魄,立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言壮志。在上有飞机,下有追兵,被敌军围追


堵截,面临覆亡的绝境之时,毅然率领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举世闻名的长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顽强奋斗精神之最佳典范。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任弼时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埋葬了充满屈辱与辛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湘文化中的霸蛮风骨在这一伟大历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升华,融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之中。

具有霸蛮风骨精神的人笃信: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你认为你行,你就行;你认为你能,你就能。相信自己能移动山岳的人,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霸蛮人的字典里没有失败,只有成功的暂时中止。

今天,置身巨变加骤变的 21世纪的我们,还需不需要霸蛮风骨精神呢?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洛夫博士在其畅销书《10倍速时代》中已作出有力的回答。他告诉人们,在10倍速时代,唯偏执狂得以幸存。什么是偏执狂”?用湖湘文化的话语来说,也就是干事情具有霸蛮风骨的人。

去年,中央确定长、株、潭一体化,湘潭也有幸成为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给湖湘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怎样抓住这次机遇,让湖湘文化再创辉煌?我认为,靠我们的蛮风骨,苦干硬干,百倍努力,死硬作风,霸蛮精神,霸蛮哲学,才能达到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a5b113cc7931b765ce15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