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风景,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4-02-11 10:38: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何处不风景,此心安处是吾乡》,欢迎阅读!
心安,何处,风景,人生,是吾乡

人生何处不风景,此心安处是吾乡

明媚的三月,雨如烟柳如丝,暖金色阳光晕染开一湖静谧清波,湖心亭里,一壶酒,一桌菜,苏轼与王巩相对而坐,觥筹交错。王巩身边还坐着一名娟丽女子,不发一言,只是静静地低眉浅笑,人淡如菊。

她就是歌女宇文柔奴,数年前一场“乌台诗案”连累王巩被贬岭南,惟有她一路相随,不离不弃。

席间,柔奴上前献唱,她的步姿就是一道清溪,笑靥就是仲夏盛开的白莲,皓齿间外溢温润抑扬顿挫的歌声,像是一阵清风徐来,吹倒漫天白雪,若在岭南,的定也能够并使那里的寒冷瘴毒显得夏日宽敞。

苏轼不由问她:“岭南的生活不好吧?”

“此心安处,就是吾乡。”柔奴揉唇一苦笑,那淡然的笑容里仿佛带着岭南的梅花香,晒干铅华呈圆形素姿。

仿佛是居家小妇人的随心一句,仿佛是修行多年的高僧禅语,她淡淡说来,似乎在说窗外的一滴雨、一朵落花。雨水自顾自地沿着飞檐淌下,雨雾氤氲着她宁静的`面庞,恬淡得看不出悲喜。

柔奴的智慧就是超然的,或许在她眼中,岭南虽清贫,却更合乎生活的本真,没名利,没强求,只有最平时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就例如额前的发,短了修成、乱了裁,由白至白。

她又怎会不心安?

许多人只崇尚所谓的富贵荣华,却不懂谋求生活的本真与内心的安然,不懂“此心安处就是吾乡”的安之若素。 《定风波·赠柔奴》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豆腐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启程年愈少,微笑,苦笑时犹拎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窗外,寂静无声。远处人家的点点灯光,像存有一个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听到:夜深了。此时,绝大多数人已经步入梦乡。冬天,虫子的鸣叫也听见了。唯一的声响就是,就是源自手指断断续续敲打键盘。


尤其喜欢这样的时光,一个星期的忙碌结束,只有这个时段,时间才仿佛真正属于自己。也只有在这时候,外面所有的声嚣被夜色融入,思绪在这个时候没有一点重量,自由的游荡。看着灯下袅袅升起的茶烟,想到一个词语:安然。

安然,读着这个词语,宛若一颗石子丢进了平淡的湖面。飘荡上开的涟漪,跌破天涯海角。在夜色的外衣下,并不是那么祥和。大街上,驾车的司机仍然在扎着客;买露天的摊子,寒风吹起着火红的炭,将那着火的味道飞至寒夜的每个角落,像在圈养一只漆黑的猛兽;小巷里昏黄的路灯下,一个褴褛的背影刚关上家门;那门极不情愿的收到一阵刺耳的声音,抒发着自己在深夜被打搅的反感;一只老鼠扬威,机灵的眼神里,像在朝拜。 “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自一代文豪苏轼的诗句,我更愿意叫他苏东坡或东坡居士。说的是“乌台诗案”之后,受牵连的驸马王诜王定国被贬到蛮荒之地的岭南,虽然东坡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但是不得不承认,那时的岭南确实是荒凉的。定国三年北归之后,东坡见其问:“岭南风光,应是不好?”没有想到的是定国的侍妾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感慨,遂挥笔写下《定风波》。心安,则无论哪里都是归宿。

可是,单凭一句话如何能安?也许禅宗的两位智者能够给世人一点救赎:有一天,慧可心绪失调,于是找出师傅达摩祖师:“吾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道:“将苦心,吾与汝安。”片刻,慧可对曰:“觅心了不容得”。达摩苦笑对:“吾与汝放心竟。”禅宗讲究体悟,慧可是体悟了。有心,自然不必恩。可是释门中人能够体悟,又存有多少世人能够努力做到有心呢?佛家虽然讲究发智论性空,但是拈花一笑的禅宗祖师摩诃迦叶却正是心怀世界,才哉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正是因此才得涅��妙心。手中挥着念珠,但却也功德地谂天下红尘。因此,放心就是内心蓄积的结果。

写到这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喜欢夜的理由:夜的美好在于包容。无论美好或丑恶,夜总能在此刻将其纳入怀中,让星光送这凡世入眠。那些画面此时又重新回放:司机那幸福的眼神和不慌不忙的动作神态;烤摊旁,火红映着那微微皱纹却相视而笑的一对夫妻;推开后,一个“埋怨”的声音:怎么这么晚啊,下次在这么晚就不让你进门了。水已经烧好了,赶紧洗洗去;老鼠后面,一直猫正在和它捉着迷藏。 世界万物,涅槃汹涌。天涯海角,青灯茶烟。孟,即为心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b89d28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