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赏析

2022-03-20 17:0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戴望舒《雨巷》赏析》,欢迎阅读!
戴望舒,赏析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注释 ]

①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②惆怅(chóuchànɡ):伤感,失意。 ③太息:出声叹息。 ④颓圮(tuípǐ):倒塌。



【点评】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梅雨时节,江南悠长的小巷,营造出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这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丁香一样的姑娘”寓示着美好的理想。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梦境中的姑娘,她的离开也粉碎了梦境。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efe9b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