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的学生培养新模式——以“亚洲校园”项目为例

2022-04-17 11:2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的学生培养新模式——以“亚洲校园”项目为例》,欢迎阅读!
亚洲,学生培养,高等教育,三国,日韩

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的学生培养新模式——以“亚洲校园”项目为例

作者:隋祎宁,李梅花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9



隋祎宁,李梅花

(吉林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本文以吉林大学和日本冈山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联合申报的核心人才培养项目《东亚地区共同利益的实现及传统文化的重视》为例,通过对该项目的学生培养模式的目标、计划、实绩及对项目未来设想的论述,对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中的学生培养新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亚洲校园”项目;学生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9001702

“亚洲校园”项目是2009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旨在通过三国高等学校间各种形式的交流项目,促进三国合作及学生的相互了解,为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亚洲下一代杰出人才做贡献。该项目由中日韩三国政府部门、大学、质量保障机构、企业界等代表组成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具体指导实施。201111月,吉林大学和日本冈山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联合申报的核心人才培养项目《东亚地区共同利益的实现及传统文化的重视》成功入选首批“亚洲校园”试点项目。本文拟以该项目为例,试谈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的学生培养新模式。

一、“亚洲校园”项目学生培养模式概要

(一)项目目标

吉林大学与冈山大学已经开展了博士研究生双学位项目、短期学生交流以及开办共同课程;与成均馆大学开展了双学位及短期学生交换项目;冈山大学和成均馆大学之间开展了短期学生交换项目,并相互承认学分。上述中日韩三所综合性大学多年来通过合作教育系统共同实施核心人文资源发展战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此次三所高校合作参与“亚洲校园”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相互理解达成共同价值观,加强人文资源合作,为东亚地区的发展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理解能力的青年人才。

(二)项目计划

吉林大学一直以来与日本、韩国高校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拥有大批精通日语、韩语的优秀人才,以及日韩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此次三所学校将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发一个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综合系统:每年派10名学生进行双向或三向交流,互认学分、实行共同授课;试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双学位及共同学位制度,力争使该项目成为培养东亚各国下一代核心人力资源的成功模式。

具体而言,参与此项目的大学已经共同建立了一个学生培养计划:三所大学将聘请专家及教学人员,与其他成员学校进行信息互换,提高教学质量,共同预测教学领域的新需求,进行学术研究合作;三方将在讲座、个人辅导等方面进行合作,除学术环境外,学生将通过实践生


活经验,学会如何适应跨文化差异,并获得实习机会;为了给学生提供深入的学科知识,三方大学将努力制作教育纲领,改革教育内容,创建适当的教学系统;通过进一步发展授予学位体系,培养更多有多重认证的高素质学生;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领导能力的学生,能够满足现代工业社会需求的学生,可以共享亚洲共同文化价值观的学生。

二、“亚洲校园”项目学生培养实绩

2012~2013年度,吉林大学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及“亚洲校园”项目进度,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和日本冈山大学合作,较好地完成了该年度的项目执行工作。

(一)接受日本、韩国交换学生

吉林大学在2012~2013年度,共接受来自日本冈山大学的学生4名,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的学生7名。第一学期,学生在国际语言学院学习汉语;第二学期,根据学生自己的要求及其汉语水平,经与相关学院沟通协商,学生可以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到各自所学专业的学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吉林大学聘请了历史学、国际关系学、法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著名学者,先后为“亚洲校园”项目学生做了多场专题学术讲座。

(二)向日本、韩国派出交换学生

20129月,吉林大学向冈山大学、成均馆大学各派出了6 “亚洲校园”项目交换学生,进行一学期的交换学习。

在韩国成均馆大学留学的学生,选课主要集中在汉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领域;在日本冈山大学留学的学生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日本文化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论、文化人类学、现代法社会理论、经济论等。

通过半年的学习生活,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各自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有机会了解日本、韩国的人文社会风情,与国外的老师、同学和普通民众沟通交流,学了知识,长了见识,也深刻认识到中日韩青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必要性。

(三)接受日本、韩国暑期语言进修班

作为“亚洲校园”项目的一部分,2012年暑期,来自冈山大学的10名学生和来自成均馆大学的13名学生在吉林大学进行了三个星期的短期汉语进修学习。同学们通过在吉林大学的汉语集中培训及汉语朗读会、故事会等实践课程,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自己的汉语水平和能力。同时,同学们还有机会了解中国国情,结交中国朋友,体验中国文化,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

三、“亚洲校园”项目阶段总结及展望

(一)项目阶段总结

1.语言沟通

在学生交流方面,该项目要求的是中、日、韩三国的学习及文化体验经历。

我校目前的做法是教师用中文进行讲座,以PPT、讲义做辅助。同时,我校积极与冈山大学和成均馆大学沟通,希望外方在选拔“亚洲校园”项目学生时,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以便该项目更好地执行和推进。


2.历史认知

在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方面,各国学生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韩国学生较之日本学生,对历史问题更为敏感,在人文社科类的专题讲座中,容易引发观点、立场的差异。正因为如此,旨在加深中日韩三国青年一代沟通和理解的“亚洲校园”项目,更突显了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项目展望

根据“亚洲校园”项目整体实行要求及项目申请时的规划,在巩固2012~2013年度进行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果基础之上,在密切关注中日形势变化,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学生培养工作:

1.保证交换学生和短期交流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从单纯的汉语学习向更深层面的文化教育方面推进。

2.在时机成熟时,组织中日韩大学生论坛,设定具体的分论坛题目并组织分组讨论,促进三国青年学子进一步沟通和交流。

3.与日本冈山大学和韩国成均馆大学的“亚洲校园”项目工作组保持及时沟通,完善项目内涵,在2012年已开展工作和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和补充,积极推动“亚洲校园”项目系列活动的实施。

通过“亚洲校园”项目这个平台,中日韩三国学生充分了解到三国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也深刻认识到三国间青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必要性。我们希望,通过“亚洲校园”项目这一平台,对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的学生培养新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为东亚地区的发展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理解能力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外国智力分会编.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英)皮特·斯科特主编.周倩、高耀丽译.高等教育全球化:理论与政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加)奈特著.刘东风等译.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杨启光著.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美)阿特巴赫,萨尔米主编.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03635a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