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2-11-03 10: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策略》,欢迎阅读!
古诗词,策略,小学,教学

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生通过学习古典诗词既可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我校经过探索,并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构建了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校园及家庭文化环境为基本点的诗词学习模式。旨在立足学生的发展,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知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我。

关键词:吟咏 想象 拓展

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在小学高段该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呢?我们经过探索,并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试图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校园及家庭文化环境为基本点的诗词学习模式。这个学习模式旨在立足学生的发展,将课堂学习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知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我。 一、反复吟咏,感受音韵之美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音韵是古典诗词的灵魂。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是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就需要感悟,需要吟诵涵咏才能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在我校的古典诗词学习中,我们倡导课堂以学生的诵读、吟哦为主。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很多,如自由读、合作读、集体读,默读、配乐读等。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可以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在教学《渔歌子》时,我校一位老师通过击掌打节拍、用脚打节拍等方式带领学生踏歌吟咏,学生声情并茂、兴味盎然,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韵味。 二、启发想象,感悟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言简意丰、含蓄隽永,只有想象才能领悟其意境和情趣。 春风又绿江南”“忽闻岸上踏歌声绿”“皆是一字风流,境界全出。只有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桃红柳绿、蜂蝶翩跹、莺歌燕舞的勃勃生机,才能感受到绿字妙到毫巅之美。一字,再现了当时送别的场景,众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边走边唱。字将人展现得淋漓尽致,无人何来踏歌声?不期而至的送别,有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更饱含了村民纯朴真挚的情怀。惟有想象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才能让学生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典诗词还浸润着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借物咏志、咏史寄兴、感事抒怀,多用渲染比兴、虚实结合、动静互见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的境界。云、鸟似乎都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它们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的、茫茫的敬亭山,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愈加显得孤独和渺小。学生只有张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教师的讲解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想象才能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诗人的对话,才能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三、拓展学习,享受诗意生活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些素养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因此,我们要拓宽诗词学习的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在具体环境中开展语言实践的机会。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园电子屏、校园文化节等推荐名家名篇。

2.定期开设诗词专题讲座,如边塞诗歌”“山水田园诗歌”“咏史诗”“咏物诗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成为主讲,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走进诗歌王国。 3.鼓励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诵读,建立诗香家庭,并定期邀请热爱诗词的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习诗词的方法。

4.开展家长间的诗词讲座,主讲人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学生。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实现诗人、作品与学生的精神交汇。

6.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定期在班级和校内开展诗词大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诗词大赛,以赛促学。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生活不仅需要眼前的苟且,更需要诗情、诗意、诗韵。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气质高华。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多管齐下,方能让学生在浸润中陶冶情操,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 [2]吴小如 唐诗鉴赏辞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3d2a7f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