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 郑板桥艺术成就

2022-04-26 20:3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鉴赏 郑板桥艺术成就》,欢迎阅读!
郑板桥,艺术成就,鉴赏,美术

那些朴素的人文主义者——郑燮

1郑板桥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给后人留下的独具个性的文艺作品,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其中他的“十六通家书,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旨远之处”《板桥自叙》“皆世间不可磨灭文字”(张维屏《松轩随笔,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

郑板桥真可算是古往今来的真正的朴素的人文主义者,板桥是中国画史上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纵观扬州八怪的画作,一笔一画都可以感受到对百姓的温情,八怪也写闲情,但其闲情与那些虚伪的宫庭有闲人的闲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八怪的闲情是真诚的,是朴素的,是来自于鲜活的生活和中国文化的最美的精神本质。而那些有闲者的闲情的背后却根本没个情字,有的只是矫揉做作,虚伪自私,死气沉沉。

人称板桥有三绝:即画、诗、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即真气、真意、真趣。诗、书、画其实都映照着板桥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板桥一生爱竹,画竹写竹,以竹自喻。板桥题画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接把对民生的关注,写在一片婆娑的竹影之中,这句诗绝对是板桥的心声。

2 郑板桥的人文主义情怀 2.1善待自然

郑板桥写诗作画以天地万物为对象,以造物为师,力图在描绘自然事物时真实地表达其真情实感。他认为艺术对外要适应物理对内要顺乎人情。他在一幅画兰图中题词说:昔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忘其香。夫芝兰入室,室则美矣,芝兰勿乐也。吾愿居深山绝谷之间,有芝弗采,有兰弗掇,各适其天,各全其性。 2.2造物为师

郑板桥画竹、石、兰,主要以造物为师,再加以艺术加工,并着重表现客观物象的性情神韵和画家主观的爱好隋意。郑板桥曾直率地说他画竹全以自然为师:......风和日暖,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2.3形神生意统一

郑板桥不满意自己画兰"酷似兰"即认为艺术形象仅仅形似不足以与对象拉开距离,未达到"不似之似"的要求。"形似"问题上,板桥仍在探索应当达到的恰当的程度,他又以画竹为例,认为追求形似的程度是与对竹意的表现以及对气韵的追求相联系的。 2.4 定则化机

郑板桥根据自己画竹的经验和体会,针对艺术创作的整个审美心理和艺术流程,提出了艺术创作应符合美的规律和艺术规律这样一种辩证的见解。此外,他还把运用于艺术创作的"胸有成竹"论和"胸无成竹"论巧妙地统一了起来。这种见解似乎包含了以下四种绘画美学思想:

2.4.1艺术既要深入表现自然,又要与自然拉开距离; 2.4.2艺术要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2.4.3艺术创作要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 2.4.4艺术作品必须是美的、有个性的。 2.5 美丑相成

宇宙万物都是相对的,因而哲学美学和日常生活的语言中就相应地出现了成对的名称、术语、概念和范畴。如天与地相对,自然与人相对,美与丑相对,善与恶相对,敌与我相对,夫与妻相对,如此等等。 2.6 以少胜多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说是郑板桥书画创作的一个重要艺术规律。他曾把自己所崇拜的石涛同八大山人相比,用以说明一多必滥。他的绘画实践更可以显出其以""""天才。板桥对诗词书画各个领域无不涉猎,经史子集、文学流派,无不通晓。他曾以画竹为例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道: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 2.7 自树其帜

对于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郑板桥都主张既要吸收和继承优秀传统,又要自出新意,独树一帜。郑板桥之所以在多方面成就斐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能吸收各家之长。


他很推崇屈原、杜甫、苏轼、郑所南、徐渭、卫夫人、王羲之、颜真卿等文学家、书画家,并坚持有所吸收,有所扬弃,有所创造。他对前人的经验都能作精当的分析,进行除当的取合,最后达到自成一家。 2.8 雅俗分合

雅与俗,艺术创作、赏鉴中是一对常用的评价概念。郑板桥对雅与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雅事,必须有利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大众,"区区以笔墨供人玩好"则是俗事,但他也承认写字作画同时又是雅事。为什么这样说?在他看来,写字作画能够"慰天下之劳人"那就有助于"字养生民"。显然,对于书画艺术创作,他还是"一分为二"区别看待的,在精神上有益于"天下劳人"就是雅事,而专奉迎"天下之安享人",则是俗事。 2.9 道着民间痛痒

郑板桥关于文学的最重要的主张,便是"道着民间痛痒"这也可以说是其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郑板桥的诗、词和文章,不止一次地赞赏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3 郑板桥艺术成就

诗画书的完美结合,这构成了郑板桥的主要艺术特色,在画幅中,他用“六分半书”题诗题句,或穿插或避让,巧妙地连接整个画面,使之有机结合。郑板桥诗书画印四美合一,构图新颖,章法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郑板桥和“扬州八怪”的其他人物一样,在各自的领域里,大胆探索,推陈出新,给清代文坛艺坛画坛增添了一丝生气,对后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下之难得者。

郑板桥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不难发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喜欢有个性,有意境,有创新,有感染力的作品,这就给我们启示: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才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无论如何,郑燮在艺术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历史的佼佼者,为我后人所景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5d8411866fb84ae45c8d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