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022-09-13 02: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欢迎阅读!
三角形,面积,计算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水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个目标,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自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亲自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但能够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水平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海淀区的二里沟试验学区,学生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持续积累,学生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数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敏捷的。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得已有知识基础、探索新知的快慢水准等也会出现差异。 四、教学设计: ()由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

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小结: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2.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调查一下:

①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可能多) ②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可能不多)

③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可能不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自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 ()探究活动。

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猜一猜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 2、出示探究目标和建议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建议:边动手、边想、边说。

(1) 你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你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原来的三角形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为什么? 3、同学们自选学具,想一想就能够开始了……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了解一下学生们探究了几种方法(至少保证每人找到一种方法),叫停。(此时注意发现不同方法)

4、汇报:请××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他说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间的争论)

直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 用一个三角形折成长方形推导…… 将一个三角形用割补法推导……

(学生用任意三角形,注意指导沿中位线剪开) ……

5、师生共同小结:同学们分别总结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于是[随即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2 s=a×2

6、请同学再用自己喜欢的其中一种方法说说为什么?(扩大战果)

总起来说,不管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还是用两个三角形;也不管是用拼摆的方法,还是用割补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可见,你们学习的时候很注重学习方法,而且转化的这种数学思想正在你的头脑里逐渐形成。

()巩固练习(机动) 我们来试着使用这个公式:

1 基本题 先问:要想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再出示数据,然后计算。 2 基本题 3 基本题

(23题解决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

4 提升题 有一直角等腰三角形,它的斜边是10厘米,你会求它的面积吗? ()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感受?

(重点总结心得体会或经验教训。) 五、教学反思:

新课标不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如果我们将数学公式的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那么它就是一个僵死的教条,只有发现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才能演绎出生动结论。

这节课,我将知识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水平目标定位为: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水平。情感和意志目标定位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整节课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与已知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持续体验和感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重点展开。并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揭示课题后,我便对学生实行调查: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哪些同学不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学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协助他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他如果是第一种回答,我会表扬他,不但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上网、读书等渠道学到知识;他如果是第二种回答,我会告诉他,没关系,






这是新知识,只要努力就能学会;他如果是第三种回答,我会鼓励他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总来说之,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这节课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活动中是自主的、是开放的,让学生体验了再创造”,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也是开放的,他让学生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识别图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空间观点和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都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师设计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目的是以”,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新思维的火花,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实行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把学生的汇报和多媒体的演示相结合,进一步体验图形转化的过程。练习设计做到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当。即从基本题入手过度到综合题,引申到思考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基础中得到巩固,在综合中得到沟通,在思考题中得到升华。如最后一题的设计,它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更大水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b3cbe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