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学理念的应用

2023-04-23 02: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欢迎阅读!
理学,班主任,理念,应用,工作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学理念的应用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学理念的应用

我们总会抱怨班主任工作很苦、很累,难道,班主任工作真的没有一个幸福的出口吗?

我是一名心理教师,四年前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师节,毕业班孩子的探望,长长短短的祝福短信,让我深深感到幸福。一直都相信,付出多少辛苦,就会收获多少幸福。在当班主任之前,这是一个小学科老师无法体验到的幸福。

但我明白,收获这份幸福之前,也经历了很多痛苦与艰辛。 初为班主任的我,惶恐、不安、焦虑、暴躁、防备,随时准备接受家长和学生的评判及质疑。曾走入许多误区,曾作困兽之斗。

慢慢平静下来,不断反思,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用心理学理念指导自身班主任工作,不断告诫自己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终于慢慢开始体会到做一个班主任的幸福。

下面,就是心理学理念在自身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也是自我成长和寻找幸福的过程。

1、钻牛角尖

很多老师都会善意地表扬:“金瑾对工作太认真负责了。”制定一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班规,就一定要求全班每一个人100%执行。比如集体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参加;7:20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到校,什么事都要按照我的方式去做……肯定会有例外的情况,可我接受不了,与学生反复较劲,折磨与自我折磨。当较真变成了较劲时,我实际上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孩子,已经降到学生的高度与他们较量,而失了一个老师应有的度量和智慧。这样的较劲,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一些问题行为“固着”。

当感到精疲力竭,甚至痛苦不堪时,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做事认真固然好,但心理学中最强调“换位思考”,我却常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事事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过分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

继续追溯这一性格的成因,妈妈是个强势的人,从小对我要求严


格,很多事必须严格按照她的要求去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的性格,这在心理学中称为“代际遗传”,很多东西,会通过家庭由父母传递给孩子。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不能从父母那做功,但可以在自己身上做功。因为代际遗传绝不是一个咒语,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但一定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我有责任,认识自身的局限,并通过努力克服自身的局限,尽量少地将它们传递给我的孩子、我的学生。

因此到了初三和现在的新班级,不断地意识到并努力克服自身爱钻牛角尖的问题,尊重“人群正态分布”的客观事实,即在学习、素质、守纪等各个方面,大部分正常、普通,少数优秀,少数问题较多。每一个班,不可能没有问题行为的孩子。而再优秀的孩子,也不可能没有问题。尊重规律,才能心态平和,才能有更多宽容,才愿意想办法帮助有问题的孩子。既放过了学生,更是放过了自己。

2、情绪化

情绪化、敏感,也是自己的性格特点。初一初二,遇到不交作业的同学较多,或课堂纪律不好之类的问题,就会当着全班同学大发脾气。会真的因为学生非常生气或伤心。班长曾对我说:“老师,你太情绪化了。”

我明显感到自己发脾气时,学生的负面情绪,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错了,或想怎样表现得更好,只表现出烦躁和消极的抵抗。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在遇到一些问题和错误时,他们实际希望成年人(家长和老师)告诉他们该怎么办,可这时,如果成年人自身都陷入不知所措的情绪化,情绪发泄式地责备而不能提供有效的方法,就会让学生更不知该怎么办,并且产生对成年人的不信任。

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初三分班后,无论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都不随便对学生发脾气。先让自己平静下来,换个角度思考学生的错误,找到错误中积极的一面,想好了如何处理,再叫来学生,很平静地告诉他没关系,无论多大的问题都能解决,愿意陪他一起面对,然后安静地听学生说对自己问题的认识。这样,学生往往很懂事、很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373c1d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