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 碛中作 教案

2023-02-12 08:0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诵读 碛中作 教案》,欢迎阅读!
诵读,教案,诗词

诗词诵读:碛中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戎马生活的艰苦。

3.揣摩诗歌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领悟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参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1)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①“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

②“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③“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

④诗意:骑着马来到边塞的沙漠,感觉快到天边了,离开家乡已经两个月了。 2)今夜不知何出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①“平沙”指什么?(指荒凉的沙漠)


②“绝人烟”说明了什么?(说明环境的恶劣,点出戎马生涯的艰苦。 ③诗意:今夜也不知道投宿何处,万里的沙漠看不到人家。 ④小结: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 四、小结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5045d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