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2023-04-02 00: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欢迎阅读!
知识点,下册,教科,复习,物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点 力的方 3、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 ,单位是 N m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 接触面 上,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 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一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 几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 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分力。已知 分力 合力 叫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两个F1F2的合力,如果F1F2方向相同,则F = 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如果F1F2方向相反,则F = |F1-F2|,方向与F1F2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注意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 原来的运动 状态,原来 运动 的则会做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 静止 的仍保持 静止。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为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零,此时,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 改变 包括物体由静


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第九章 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压力 越大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压力 压强 ,计算公式:S FP ,其中P 代表 压强,F代表压力,S表示 接触的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Pa=1 N/ m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 压强,单位是Paρ表示 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 h表示 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 。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固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 的关系:①上 大下小容器F ②上下大小相同容器F=G ③上小下大 容器F>G 3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是: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它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动性。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水银柱= 10.3m水柱 = 1.01×105 Pa 。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了大气压。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2流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 竖直向上的力 浮力,其方向是 竖直向上。 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称量法:F=G-F ;②压力差法:F=F向上-F向下 ;③平衡法:F=G=G=ρ gV排;④公式法(根据: 阿基米德原理) F= G=ρ gV排,此法也适用于气体,F= G=ρ gV排。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沉浮条件:①当F>G物时,物体上浮;②当F=G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F物时,物体下沉。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液体密度的关系:①ρ <ρ液时,物体上浮;② ρ =ρ液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ρ >ρ液时,物体下沉。沉浮 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1如果 物体受力 沿受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 ,它也叫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783d3c47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