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投资现状及分析

2022-05-19 05:2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教育投资现状及分析》,欢迎阅读!
中国,现状,分析,投资,教育

中国教育投资现状及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重视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我国教育现状表明:人力资源数量多,质量差;地域分布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明显。改善这种现状,要开发人力资源,必须包括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平衡教育投资。

关键词:教育;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管理与经济理论的日渐成熟,教育的作用日益突现。重视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我国现状表明,教育投资不足,且分布不平衡,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教育现状

1我国人口数量多、质量差。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的人口仿真模型预测,未来二十多年里,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将持续上升,到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亿人左右,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规模才会出现逐步下降趋势。其中,预计每年新增劳动力将达到1500 2000万,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将持续上升,并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及各种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素质是怎样的呢?截止2003年,我国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8.7%,小学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是31.3%,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是353%,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是12.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是5.1%。文盲人口和小学文化程度人口较2002年的9.2%和327%有所下降,其他文化程度人口较以前有所上升。人力资源的质量较以前虽然提高了,但文盲比重还是很大,小学与初中的比例仍然很高,高中以上学历人口还是少。



数据显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偏低,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瓶颈。我国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96%,一些合格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素质难以提高。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仅为17.6%其中在25 -64岁人口中,受高中以及以上教育水平者之占20%左右。而早在2000年,美国和韩国的25-64岁人口中高中以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占到了87%66%。差距一目了然。高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更是高等教育的铺垫,是步入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高中人口比例低,直接导致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低。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教育普及率低,是导致中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低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2.我国人口素质地域间分布不平衡。(1)东西部差距明显。西部是我国文盲半文盲最集中的地区。2003年全国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096%,而西部大多数地区都高于该指标,内蒙古为1367%,甘肃2033%,云南2150%,青海2345%,西藏更高达54.86%。同时据有关资料统计,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6%,但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15.5%而东部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14%,却拥有占全国人才总量43.2%各类专业人才。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据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只有92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110,基础教育更加落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水平总体不高,劳动力素质差,使得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阻碍西部开发,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2)城乡发展不平衡。2002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3年,其中城镇为9.21年,乡村为6.79年。可见,我国城乡之间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因此素质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专家指出,城乡人口整体素质差异过大,不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求。乡村


教育年限低,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及城镇化建设都是不利因素。

二、改善教育投资结构

1、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人力资源质量,最主要途径就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形式是教育投资。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全国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其他教育经费)620827亿元,比上年的548003亿元增长13 29%。其中,国家时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即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385062亿元,比上年的349140亿元增长10.29%。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3453.86亿元,比上年的311424亿元增长1091%。



但是,按照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03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3 61862亿元占财政支出24 650亿元的比例为1468%,比上年1476%减少于0. 08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据统计,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7 25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得比例为3.28%,比上年的332%减少了0.04个百分点。

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有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达到计划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反思自己的行为,继而持续增加教育投入。而在这方面,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尤其应加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破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进一步提高全国及各地区的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及率,大力促进城市和发达农村地区普及中等教育的进程。还要加速普及义务教育,优化高等教育构建完善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并不断促进经济增长。



2.平衡教育投资力度。在教育经费分配方面,东中西部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政府教育投入,东中西部历占总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5%285%16.5%,偏差很大;尤其是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东中西部所占比例更不平衡,分别是728%18.5%8.7%。西教育经费少,致使西部的人力资源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人力资本投资少,以致可用到生产中的人力资本存量很低,因此其回报相当少。所以,政府不仅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还要平衡教育投资力度。开发西部不仅仅是增加一些硬件设备就能达到目的的。如果有了设备,而没有会使用设备的人,这就是个无效投资,将会造成无谓的浪费。只有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资平衡了,经济运行才是有效率的,经济增长才是健康的。



城乡之间教育经费也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82%,他们的素质是否高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可是据统计,2001年全国30%左右的县小学生人均公用费用不足125元,财政预算拨款不足8元,26个省农村中小学共有4000平方米危房。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发展日趋困难,教育部调查数据:样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中央补助约占1%,省补助占11%,县投入占98%,其余78.2%由乡和村筹集。在分级办学之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责任,大部分给了财政最薄弱的乡镇政府,而乡镇政府又将负担加


给了更为弱势的农民。由中国社科院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不足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投入主体的错位,使得中央政府没有承担其应尽的义务。当然,们可以构建多元化,多种渠道筹资的办学结构,但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政府是绝对的教育入主体,政府必须承担起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义务,之后才可谈到多元化的问题,励社会团体办学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7ab2acdd3383c4bb4cd2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