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2023-01-01 10:2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语言学,中国,笔记,社会,读书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徐君善

从语言史研究的观点出发,有理由认为,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折衷主义思想的直接产物。最能体现这种折衷主义思想的,则是社会语言学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应用型特征。这一特征,充分反映出20世纪末以来,全球新兴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趋势。因此,当我们面向新世纪,展望语言学发展之时,有必要对社会语言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特征做一研讨,旨在促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产生背景不同于其他语言学流派。它不是源于一个理论构造的种子,而是从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里蔓生出来。由于这一特定的学术背景,社会语言学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门户之见,而以其宽厚的学术胸怀,包容了来自各种不同学术背景与传统的研究者。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气派与折衷主义精神,才使得其广泛的跨学科研究潜势成为现实中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社会语言学才体现出理论模式多样性、研究方法随机性、研究群体广泛性,以及研究内容驳杂性的学科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特色,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回顾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从早期的开拓者身上,即可见到这一点。北美学派的几位首领人物鲍厄斯、萨丕尔、沃尔夫,以及英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等人,有的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角度观察语言的具体使用现象,有的从文化传统与语言结构的关联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异军突起这一事实本身,更是社会学人类学对于语言问题持续的关注,以及语言学内部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渴望这两种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这一特色,导致了社会语言学理论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随机性,是社会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特色的另一种体现。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科内部对于研究方法改良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有迹象表明,程式化的变体研究和定量的实证研究,并不一定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语言、文化、社会,以及说话人心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群体的广泛性和研究内容的驳杂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语言学的交


叉学科研究特色。正如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反复强调的那样: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社会语言学一词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因此当然不会有谁对其定义拥有专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语言学好比是一个没有学科界限的学术论坛,可以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角度,阐述语言与社会相关性的见解与论点。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看,社会语言学提供了一种观察视野和研究手段,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背景,分析和解决各自研究领域中同语言文化相关的问题。这种学术上的自由氛围和方法上的兼容性,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学术背景和传统的研究者。由此形成的研究群体的多样性,反过来又使得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表现为一种无所不包的驳杂性特征。大到语言政策、双语现象、文化冲突之类的现象,小到音韵变化、新词用法、广告用语之类的问题,都可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的应用型特征在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变体学派试图通过变量理念的引入,改革传统的语言学结构,建立一种新型的语言学研究范式。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语言学作为功能主义研究的一个代表,随着生命科学、大脑科学、信息工程等方面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有可能重新调正研究方向,同形式语言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补格局,促进语言科学发展。2.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社会语言学同外语学习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与日俱增。这种联系首先体现在语言交际理论的广布。这一理论从问世之日起,就受到语言教师的普遍欢迎---交际教学法的产生、推广、成功即为明证。随着时间的检验,这一理论在语言教学界的地位弥坚,已经成为指导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原则和不可缺少的评价体系。其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范围不但日趋广泛,而且研究内容也益发密切。3.社会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为文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野,由此在宏观层面上形成了"父权主义分析""女权主义分析",以及"社会语言学分析"这样一种三足鼎立的文学话语分析模式。从微观层面而言,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的社会地位、身份认同、叙事方式、话语模式、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研究文学话语同社会制度、政治体系,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4.社会语言学与方言研究: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语言变体理论"模式的确立,社会语言学研究为方言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鲁吉尔提出"应用社会语言学"的概念,探讨了社会语言学理论原则、研究方法对于方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8b85a5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