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方言聊昆曲

2022-04-12 23:20:0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太仓方言聊昆曲》,欢迎阅读!
太仓,昆曲,方言

昆曲、江南丝竹

太仓方言聊昆曲

娄东昆曲社 陈有觉 冯惠娟 冯惠芬 石矢

甲:哎!倷这个活人,那能在揩眼泪,啥格事体这样伤心?

乙:吾看中央台《等着我》感动了,是“吃素碰着月大”——难得落小雨哉! 甲:太仓寻亲“小秀才”顾文忠,七年帮助145位宝贝回家,上了“中国好人榜” 乙:对!文化古城太仓,“秀才象天上的星星”——多得数勿清。 甲:吾伲阿来“茜泾人上太仓”——壳(准备)一日,也试试帮忙寻人? 乙:好!我伲一蹈来帮忙寻啥人呢?

甲:吾先让倷讲一讲,太仓叫得响的文化名片有哪几张?

乙:难不倒吾格!(得意地板起手指,如数家珍)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娄东画派发

祥地、江南丝行发源地、牛郎织女降生地、唐调发源地、双凤民歌等。 甲:张釆《太仓州志》记:“吾州魏良辅开昆腔一宗嗣,有瞽者张野塘以絃子著„„” 乙:噢!吾忘记老百姓唱的:“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昆曲的名片哉。 甲:昆山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记:“魏良辅,别号尚泉,居太仓之南关。 乙:魏良辅住太仓,格是“铁板订钉”——响铛铛的历史。 甲:绍兴王骥徳,《曲律》记:“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 乙:伲太仓的昆曲,是“隔窗盘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甲:吴江沈宠绥《度曲须知》记: ……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 乙:噢!格点都是正史,吾是“吃了萤火郎”——心里明亮。

甲:魏良辅“十年不下楼,”拿南曲和北曲合在一道,研制成功“水磨调”,与女婿张

野塘一道改制三弦、提琴;再与学生梁辰鱼等一道创作昆剧和江南丝竹。 乙:吾是“带眼镜掀锅盖”——恍然大悟。“昆曲”和“江南丝竹”是姐妹花啊。 甲:400年前史料,还有2001年前所有报纸、杂志都公认:“昆史从魏良辅开始” 乙:格是“十字路口的告示”——众所周知。

甲:曾经,苏州戏校“纪念曲圣魏良辅于太仓创建‘水磨腔’专场”,在太仓新艺剧

场隆重举行,电视台、报社都来采访报导格。 乙:噢,伊趟活动是“唐僧的书”—— 一本正经。

甲:苏昆师生到良辅中学,杨校长先问:“我们今天来到这个什么地方?”全体学生

异口同声响亮回答:“昆曲发源地”!

乙:太仓其他学堂的学生,也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甲:滇昆沙沙白尼老师,亲临太仓考察后写:“太仓和苏州,是昆曲之乡!”格是“千

里送鸿毛,礼轻情义重”

乙:让娄东曲友赛过是“六月里吃生姜——热乎乎。

甲:北京昆曲家丛兆桓,耄耋之年,千里迢迢调研魏良辅研制“水磨腔”“南码头” 乙:丛老是“大戏班出生”——中规中矩,伊倷是“喝了热开水”——热心。



1


昆曲、江南丝竹

甲:苏昆凌继勤、柳继雁二老,来太仓参与“昆曲回娘家”,演唱《牡丹亭》折子戏。 乙:伊俩是“关公闷声卖大刀”——货真价实。

甲:台湾洪惟助教授率中央大学研究生考察团、明珠新闻采访团等来太仓考察交流。 乙:啊!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一家亲呀! :日本东京大学张勤、尾上教授来娄东昆曲社采风。

乙:“好酒不怕巷子深”,懂行的外国朋友,照样晓得太仓是昆曲娘家。

甲:上海田笙曲社,苏州欣和、优兰曲社分别来太仓演唱实景版《牡丹亭·游园》 乙:沪苏太曲友,一道传承昆曲,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甲:滨江临海的太仓,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文人雅士多聚,又是昆山腔产生地。 乙:格么哪能有人讲“昆曲是昆山腔,昆曲姓昆”呢?

甲:《振飞曲谱》序一俞平伯记:“昆山腔„„太仓有魏良辅者,夙娴旧曲,喉转新声,

清唱南词,曰水磨调。

乙:我是“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昆曲是水磨调,魏良辅是太仓的。 甲:清顾陈垿讲:参加顾玉山雅集人,不下百辈,系“昆山者”,皆“娄产也” 乙:啊!太仓唱“昆山腔”人数,可以与梁山好汉108P!结棍!(利害)

甲:昆山州府1314-1357年在太仓城厢镇,顾瑛13101369年开府娄上雅集任职。 乙:格么吾伲太仓也姓昆,就是“石头上掼烏龟”——硬碰硬哉!

甲:昆山名字,《舆地广记》以贤者华亭陆机、陆云读书的松江“小昆山”易称。 乙:怪勿得松江现在还叫小昆山,松江才是最正宗姓昆的地方。

: 松江的钮少雅《芍溪老人自序说》记:“娄东有魏良辅者„„雅称当代” 乙:啊!魏良辅就是“猪圈里的黄牛”——独大哉!

: 啥人还讲“昆曲姓昆”,就是谬论;全国的南昆、北昆都是姓昆格! :!格是“抢文化” 是“灯草当拐杖”——靠不住的。

甲:伲太仓卫有著名唱昆山腔的郭梁将军;还有过云适、张野塘等一大批人才。 乙:噢!藏龙卧虎之地太仓卫,真是“青蛙张嘴”——呱呱叫。

甲:昆曲大家张允和先生,生前托苏州曲友写珍贵论文:《昆曲娘家——太仓卫》 乙:正宗权威发言,一言九鼎!是“一斤酒瓶装十两”——实事求是。

甲:文坛领袖王世贞,《艺苑卮言》《曲藻》是第一部曲学论著;编传奇《呜凤记》 乙:王世贞是“仙鹤立在鸡群里”——出类拔萃。

甲:1594年告老还乡的首辅王锡爵,聘张野塘、赵瞻云建家乐班,1598年首演《牡

丹亭》,一家数代人坚持80多年,对学生汤显祖成名和昆剧推广贡献巨大。 乙:王锡爵是“扁担搁在额角头浪”——头挑。

甲:王氏家乐班转为“结芳班”“刀会”一折震动杭州,称为“绝响”;在苏州枫桥

杨神庙“四方观者数十万人”,声誉鹊起。

乙:噢!太仓人唱昆剧,是“小牛坐酒缸”——醉(最)牛哉。

甲:诗人吴梅村,撰《琵琶行》名句:“里人魏良辅谱曲,高士伯龙填词”深入人心。



2


昆曲、江南丝竹

撰传奇《临春阁》《秣陵春》《梅村乐府》等,流传后人。 乙:吴梅村是“蚕宝宝的嘴”——出囗成诗(丝)

甲:顾笃璜《昆剧史补论》记:他到双凤采风,那里的山歌与昆曲有明显的源渊关系。 : 顾笃璜先生是“荒年里饿不煞的匠人”——是货真价实,有担当的艺术家。 甲:王锡爵儿子王衡,曾孙王抃著名剧作家,王衡撰《真傀儡》《郁轮袍》《没奈何》

《再生缘》《裴湛和合》;王抃撰《玉阶怨》《戴花刘》《舜华庄》《筹边楼》《浩气吟》《鹫峰缘》,对昆剧贡献巨大。 乙:伊得是“将门出虎子”——一代更比一代强。

甲:沈秉麟工音韵之学,50年著《韵学骊珠》两卷,昆剧界奉为圭臬。 乙:伊是“开心天使开导人”——拿手好戏。

甲:音乐家高步云,步先贤顾子惠后尘,北上天津、北京等地传播昆曲。 乙:象伊名字步入云端,是高水平的昆曲音乐家,为津京两地“昆曲摇篮”出力。 :《太仓州志》记:清茜泾人,后迁扬州,优人,入姑苏秀集班,名噪一时。 乙:噢!太仓老早朝外头输送昆曲人才;扬州是“昆曲的笫二故乡”!

: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浙江昆剧院,功不可抹!有太仓南下演员汪世瑜、

王世菊,音乐家陈祖赓、张永生、周品臣等。 乙:太仓格点前辈,都是“翘大拇指的人”——大家!

:发祥地上海有:朱传茗,包棣华,金睿华;苏州有:凌继勤、高昌林等。 :格点大师,是“大姑娘送郎”——老是走在前面! 甲:清代诗人周在浚说:“悦耳吴音学太仓”

乙:格是清清爽爽(明确),昆曲娘家是“辮子上生勃瘰”——太仓。

: 毛奇龄《西河词话》中记:“魏良辅善为新声,赏之甚,遂携之入洞庭,奏一月

不辍,而提琴以传„„”记下太仓昆曲与湘昆的源渊关系。 乙:就是“买了商品带回发票”——有根有据。

甲:戏曲教育家武俊达《魏良辅对昆山腔音乐的改革》写:梁伯龙並得魏良辅之传,

创作了第一部以魏氏磨调演唱的传奇《浣纱记》

乙:魏良辅与弟子梁伯龙的合作,是“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楚。

: 当全福班解体时, 太仓还有42个堂名, 艺人400多人。维持着昆曲“衰而不亡” : 太仓人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甲:现在人家拿昆曲当招商、旅游、政绩、黄酒招牌,天通做足,作贱昆曲,作孽嗳! 乙:太仓人民听得:“喔塞过念念”(真难受)

甲:太仓名人馆梨园艺坛中,端坐案前拍曲的是“昆曲鼻祖”—— 魏良辅。 乙:太仓百姓积极传承“江南丝竹”的辰光,更是时刻不忘拨人家抢脱格的“昆曲” 甲:正本清源,昆曲原是娄东的女儿,现属全中国、全世界!

齐:太仓人始终“为缘坚守,为爱寻找”,盼“昆曲”转来,姐妹两家头早日团聚。



3

2018.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c4622801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