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民间七夕节五大习俗

2022-08-04 02:5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盘点民间七夕节五大习俗》,欢迎阅读!
七夕节,习俗,盘点,五大,民间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与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盼望长得美丽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盼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风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很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爱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秀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亲密的关系。

盘点民间七夕节五大习俗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致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伴侣或



1 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殊的风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风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犹如取银河水一样,具有干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别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风俗。传奇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见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

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e12e1e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