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关雎

2022-03-30 04:42: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两首 关雎》,欢迎阅读!
关雎,诗经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现在的流行音乐当中,有很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表达爱情所吟咏的歌谣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诗经》的常识作以简单介绍。

(教师提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和自己课前预习相对照,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睢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qiú) 寤寐(wù mèi)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朗读,要求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的朗读。 三、探究内化:

1、跟着音乐男生齐读、女声齐读、全班合读,教师不断进行朗诵指导,学生便读边思,便读边悟。

2、读后,让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四、拓展训练:

1、由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教师首先明确何谓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


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章是如何运用“兴”这一表现手法的。(教师提示:如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3、除了“兴”的手法的运用,学生讨论文章还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文章大量的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式,表达了细腻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内容和多次朗诵的基础上,争取当堂成诵。 五、布置作业:

1、将《关雎》改写成白话文,注意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 2、预习《蒹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e5b24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