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特点及转化

2022-08-16 01: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困生的特点及转化》,欢迎阅读!
学困生,转化,特点

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学困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自卑感强。学困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讽刺,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二、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常常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学困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每一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学困生也有长处和优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 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学困生要爱的真,爱的深,将严格求渗透到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现我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教师应该


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以下几点:1)对学困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2)让学困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3)让学困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负一定的责任,在集团中发挥作用。

三、晓之以礼,增强学困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事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团舆论,附之以分明的奖罚。

四、创设情境,锻炼学困生的意志

针对学困生不良行为,光说理还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的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如为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教师应适当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是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 五、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学困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萌发,出现多次反复,


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不断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fe4496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