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山西方言研究——以临县话为例

2022-12-21 19:2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山西方言研究——以临县话为例》,欢迎阅读!
临县,视域,语言学,下山,西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山西方言研究——以临县话为例

作者:王井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1

要:社会因素对于语言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而方言是标准语言即普通话的一种变异。近年来,将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相结合进行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位于黄土高原上的临县属晋语区,且被认为是晋语中较为典型的方言点之一。本文分析了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研究,以及临县话的划分和特点,从四个方面的例子展示了临县话的独特魅力,并探讨了其中所体现的语言变异。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方言 临县话 一、引言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信息工具,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因素对于语言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而方言是标准语言即普通话的一种变异。 二、语言变异理论

1994年,William Labov曾提出,语言变异是由同化或变异所引起,通过类推、借用、融合以及偶发的变异等过程实现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与语言系统的交互作用。对于语言变异的本质,郭风岚(2006p15)给出的定义是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言上的差异,变异会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各个单位中,且语言变异最终导致交际者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三、山西方言与临县话

山西省的方言主要为晋语,起初晋语区的范围包括:山西省除南区、东北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西部黄河以东、陕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以及河南省黄河以北与山西省毗连的地区。温端政(1997p2)指出:晋语的中心地区,范围大致包括山西省中部汾河两岸的并州片和西部吕梁的大部分方言点。作为晋语范围的一个补充,王福堂(1999p73)认为,山西西南部晋南方言具有晋语的大部分重要特点,某些特点的表现还极为典型。由此可见,对于晋语的划分学界还留存有争议。 四、临县方言中的语言变异 1.叠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汉语中,有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叫作叠字,又名重言。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叠字时,可读性强且节奏朗朗上口,整体韵律协调,可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临县,有一首口口相传的童谣:拍手手,婆婆家喝酒酒;拍蹄蹄,婆婆家吃旗旗。在这里蹄蹄指小孩子的脚丫,婆婆(pu轻声)并非丈夫的母亲而是外婆的意思,而旗旗是刀切短面条。在临县人的日常生活中,名词重叠的使用非常频繁,有一种小称的意味。简而言之,小称就是表小指爱,主要形容喜爱的含义或者对幼儿说话时的口气,有时也用来做量词用。 2.时间短语

临县话中对于时间的表述有一些特殊的词,有的词或许和北方其他地区的方言有所相似,但是读音却是截然不同的。早期早起指的就是早晨,一般上午九、十点左右都可算作该时间段里。与之对应的是黑间,指的就是夜晚,大概从晚七点到第二天天亮。日常用法中,也会用等黑咯去寻(sen二声)你商量个事来表达等天黑了我去找你说个事。此外,前文中提到的小称还包括词语后面的儿尾或儿化,在临县话的时间表述里也有所体现。临县人习惯性的在时间的后面加儿化,如前天读作切尔儿,昨天读作亚儿,今天和北京话的今儿致,明天读作觅儿。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书面词和口语词的差异,在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中,多地方言都会有所体现。此外,还有三个在临县话中发音很特别的时间短语分别是前晌即早上、晌午即中午、后晌即下午。在此,晌不同于其他地区shang(三声)的读音,当地把晌读作hang(三声),同。最为独特的是晌午读作少(shao三声)乎。 3.特殊古语词

作为临县方言的两大来源,古代方言以及古语书面语在临县话中占很大一部分。因篇幅问题,本文中笔者只列出三个有趣亦独特的例子。

第一个是存身,或者重身,这两个词在方言中读音完全相同,都读作cun(二声)。指的是已婚妇女怀孕了,即有孕在身的意思。在临县的俗语中,有句话为存身婆姨两世人过去医学技术落后,妇女生产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若平安熬则过相当于鬼门关走一趟,而故有此俗语。

第二个例子是聒人。聒本义原指的吵扰,是形容词,常用作聒噪。读音和普通话一致为guo(一声),可以单用字抑或聒人,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噪声音量很大分贝高,让人感到不舒服。日常用法有小声点,聒死了,也会说聒人的不行指人已经受不了吵闹的环境。

最后一个词兀的在山西境内使用范围很广,在元曲中这一古老词汇频繁出现。在临县土话中,兀的主要有两种基本用法,读音也不同。一种用意为在那里法读作wu de(轻声),这里是兀原义的意思。比如说在家里时诶,你看见我的铰指甲剪剪没?”“兀的。转化为普通话这句话是在问你看到我的指甲刀没有?”“在那儿呢。还有一种用法意思当然啦可不是么,这种含义下兀的了读作we di le(一声)。比如说,别人问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今年是不是都平四十了?,回答会是兀的了平五十在临县话中读作pi(一声),意思是整整五十岁了。在这里,回答兀的了就表示对啊,那可不是么当然了的意思。虽说在山西其他地区也使用兀的这个词,同样是方言,同样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是各地区对于它的读音都有所差异。 五、结论

临县方言的种类很多,在文中提到的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临县话中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闪光点。而在日益进步的社会中,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迁,以及普通话在中国的全面普及,有些传统的东西总会被忽略,严重者甚至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方言并不是只语言,它代表着一个地区自古以来的发展,烙印着当地的人口迁移、戏曲流传的痕迹,承载着当地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传统,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方言的魅力需要被人发掘,需要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章太.2002.略论我国新时期的语言变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6):27-36. [2] 郭风岚.2006.语言变异:本质、因素与结果[J].语言教学与研究,(5):15-19. [3] 李小平.2005.山西方言饮食类词汇文化信息解读[J].语文研究,(2):55-61. [4] 王福堂.1999.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 [5] 温端政.1997.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J].语文研究,(2):1-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38191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