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2022-03-30 03:1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欢迎阅读!
练习题,论战,答案,参考,选择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参与) B.小大之狱(监狱) 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 必以分人 B.乡人曰 真无马耶? C.战于长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肉食者谋之 忠之属也

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决定给谁使用。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的形象。

C.文章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D.为了突出曹刿的“远谋”本文详细记叙了战争双方对時、交锋的情况,略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5.下列对原文有关方面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之“鄙”和曹刿的“远谋” B.鲁庄公之“鄙”表现在:给贵族施“小惠”,未遍及百姓,其一“鄙”;对神灵守“小信”难以使神灵信服,不能得到神灵保佑,其二“鄙”;不察敌情,不识战机,“将鼓”“将驰”急躁冒进,其三“鄙”“既克”,而不知“其故”,其四“鄙” C.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使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进行战争的基


础,“远谋”一;两个“未可”,两个“可矣”,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远谋”二;深谙“勇气”于决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之道,“远谋”三;预防大国设伏,一切行动从实际情况出发,“远谋”四。

D.鲁国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全靠曹刿远大的政治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相比之下,鲁庄公则显得平庸无能,毫无闪光之处。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既克”他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的一面。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7.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8.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9.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10.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夜闻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D 6A 7D 8A 9D 10B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7c7828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