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习题

2022-04-06 22:0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刿论战习题》,欢迎阅读!
论战,习题,曹刿

《曹刿论战》练习题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望其旗靡 小惠未 下视其辙 逐齐师(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肉食者谋 战,勇气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2)齐师败绩( 3牺牲玉帛 4弗敢加也 2、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3、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5、再而衰 古义: 今义: 6、必以情 古义: 今义: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小大之狱 7神弗福也 9公将 11彼竭我盈 13肉食者鄙 15公将驰之 17一鼓作气 19)弗敢专也(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3、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5、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3、公将鼓之(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6虽不能察 8忠之属也 10望其旗靡 12又何间焉 14必以情 16遂逐齐师 18必以信 20)衣食所养( 2、民弗从

也( 战则请从 4、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6、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登轼而望之 今义: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属

予作文以记之 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八比较阅读

(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耶”⑥举:抬起。 1. 解词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何以致泣 4)元帝异之。 2. 译句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3.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

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故事表现了明帝的

(四)1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2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的告诉了他。3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4 机智、聪颖、随机应变。

(二)【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公令疏军而去之(

2.下面句中画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1.(1)参与(2)离开,离去。(意对即可)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4.(1)远谋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6368e6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