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的时代与童年生活

2022-04-15 12:3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司汤达的时代与童年生活》,欢迎阅读!
司汤达,童年,时代,生活

司汤达

司汤达的时代与童年生活

司汤达(斯丹达尔)原名亨利·贝尔,生于一七八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他的家乡是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这是个多山的地区,隔阿尔卑斯山和意大利相邻,与意大利的都灵位置恰好相对。贝尔的家庭属于中上层资产阶级。他的父亲歇绿宾·贝尔是个律师。母亲名昂丽爱特,娘家姓甘尼永。外祖父甘尼永是格勒诺布尔地方的著名医生。贝尔母亲的祖先是迁居到法国的意大利人。昂丽爱特能从原文读但丁的作品和意大利诗人卢·阿利奥斯托的作品。她思想开明,她的儿子非常爱她。由于母亲的关系,贝尔一生都热爱意大利。可惜他在年仅七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母亲的早逝使贝尔早年感受到很深的痛苦。贝尔成年以后经常回忆起他的母亲。贝尔的外祖父甘尼永大夫,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拥护者。他热爱伏尔泰等启蒙运动作家,热爱自由思想。亨利·贝尔从小受到外祖父培养,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熏陶,养成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他幼年时代就同情法国大革命,拥护共和政体。他所相信的格言是“不自由,毋宁死。

与他的外祖父相反,贝尔的父亲信奉天主教,政治上拥护波旁王朝,敌视法国大革命。他生性沉默寡言,对待孩子非常冷淡,严厉。贝尔的母亲死后,他把孩子交给一个天主教神父的家庭教师管理,一心要把亨利·贝尔培养成一个保皇党人和天主教徒。然而贝尔却接受了外祖父的影响成为一个自由思想者,法国大革命的拥护者。一七九三年法国雅各宾专政,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消息使贝尔的顽固的父亲感到震惊、沮丧,而贝尔却衷心拥护、拍手称快。贝尔恨透了那个神父,称他为暴君,伪君子。贝尔也恨他父亲的反动、顽固、自私和贪财,他的这些品格,终其一生从未消失,在他以后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巴马修道院》中都有强烈的反映,构成小说主人公的一个特征。贝尔后来在他的自传《亨利·勃吕拉的一生》中,谈到他对家庭和童年受到的教育的反抗,他把这种反抗归纳为极端厌恶平庸事物,蔑视金钱和商人,强烈向往个人的意志、力量和奔放的热情。童年时代的经历,在他的性格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并在他日后创作的小说人物身上得到鲜明表现。

在父亲和当神父的家庭教师的虐待下,贝尔的童年是阴暗、寂寞和不幸的。他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小朋友。一方面是顽固的父亲对他的精神压迫,另一方面是开明的外祖父的循循善诱,他的思想就在这种深刻尖锐的矛盾中发展。童年时代的贝尔具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创造性和坚定的独立精神。他讨厌那个阴暗的家庭,渴望着自由的行动。

一七九六年,贝尔十三岁,进了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他长得健壮、结实,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脸色开朗,富于表情,四肢发达,走路时步伐坚定。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活动的塔”。贝尔嘴角上老挂着轻蔑的微笑,心底却蕴藏着很大的热情,渴望得到同情和了解。他原以为进了学校舍生活在一群欢乐而友好的同学中间,事实上他和周围的同学关系并不好。人家感到他傲慢,他感到别人自私,这使他很失望。

尽管贝尔和同学们相处得并不好,然而,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却给了他难得的好教育因为学校里的教师都热烈拥护和传播启蒙运动思想,他们积极向学生传授科学和民主。学校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力学、物理、逻辑、法学和历史。这和革命前陈旧的封建贵族中学只给学生讲授宗教和拉丁文是完全不同的。

司汤达在学校中以极大的热情学习数学他所敬爱的数学教师是个雅各宾党人。这位老师除了教贝尔数学之外,还给他讲当时法国大革命中的重大政治问题。贝尔曾告诉他的朋友,他为什么特别爱好数学他认为一切学科中都可能存在虚假,只有数学是例外。贝尔酷爱数




学,还因为受到当时在意大利的年轻的法国将军拿破仑的影响。一七九三年,二十四岁的拿破仑在雅各宾党军队中担任炮兵上尉,他把数学用于炮战,命中率极高,把英国侵略军赶出了法国南部重要军港土伦,从而挽救了革命和祖国,拿破仑也因此崭露头角。

生平年表

1783 1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东南部山城格勒诺布尔。 1796--1799 在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读书。

1799 10月,去巴黎,投考巴黎工科大学,未获录取。

1800 5月,在拿破仑之后,独自骑马过阿尔卑斯山口,到达米兰,被任命为法军第六龙骑

兵少尉。 1801 在米兰接触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和诗歌,欣赏意大利的歌剧和音乐年底,离开军

队。短期回故乡后,定居巴黎,研读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哲学家爱尔维修、 法国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卡巴尼斯的著作。

1807 重新进入拿破仑军队,参加耶拿战役,进入柏林。任拿破仑在德国布伦瑞克领地总监。

学习德语和德国文学,对莫扎特发生浓厚兴趣。 1810 在巴黎任政务院参事。

1812 随拿破仑参加对俄罗斯战争。在莫斯科大火中返回巴黎。 1813 在拿破仑参谋部供职。参加对德战争。一度为总军粮员。

18141821 拿破仑失败,司汤达引退,定居米兰。后被诬与意大利烧炭党人密谋有关,被

奥地利政府驱逐,离开米兰。 18211830 重返法国,居住巴黎。其间曾经短期旅行英国和意大利。 1830 七月革命后,被任命为法国驻意大利特里雅斯脱领事,因奥地利政府反对,未能赴任。 1831 改任驻教皇治下滨海小城西维达—维基雅领事,任职直至逝世。 19361839 因病请假,居巴黎。

1840 重返西维达一维基雅。健康情况恶化。

1842 请假回巴黎治病。322日中风猝发,同日晚间逝世。

著作年表

1814 音乐家传记《海顿、莫扎特、梅达斯泰斯的生平》. 1817 《意大利绘画史》

游记《罗马、拿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1822 论文《论爱情》

1823 论文《拉辛与莎士比亚》

1824 音乐家评传《罗西尼生平》 1825 论文《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二部分) 1826 游记《罗马、拿不勒斯和佛罗伦萨》(新版)

1827 长篇小说《阿尔芒斯——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 1829 游记《罗马漫步》

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教皇治下发现的烧炭党人最后一次秘密会议的详情》 1831 长篇小说《红与黑—十九世纪纪事》(在以后版本中副标题改为一八三0年纪事,此后沿用)

1838 旅游随笔《一个旅游者的见闻录》


1839 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 中篇小说《贾司陶的女住持》 司汤达死后出版的作品 1888 《司汤达日记》

1889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拉米埃尔》 1890 自传性小说《亨利·勃吕拉的一生》 1892 自传性小说《自我中心的回忆》

1901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吕西安·娄万》(又名《红与白》 1929 传记《拿破仑生平》(一八七六年出版过片段,一九二九年出版全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c5943367ec102de2bd89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