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仪式感分析

2023-02-16 06: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仪式感分析》,欢迎阅读!
春节习俗,仪式,分析

春节习俗的仪式感分析

1.情感因素 1)神圣感

春节中的祭祀活动带给人们神圣感。古人信仰天地和祖先,由此而产生了祭祀活动,祭祀仪式上人们准备好贡品,轮流上香,叩拜行礼,心里默默祈祷,整个活动隆重而严肃,并且还需注意禁忌,满是崇敬之感,当人们充满敬畏和信仰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活动,“崇敬感”就会上升为“神圣感”,当“神圣感”贯穿整个仪式流程,也给人们带来了“仪式感”的体验。 2)秩序感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注重人伦之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这些都能够在春节的一些习俗仪式中可以看出来。祭祀要严格按照祭祀礼仪进行、过年时晚辈要叩拜长辈、饮食要礼待客人,这些都体现着人们对祖先、长者、客人之敬,礼仪文化造就了人与人相处中的秩序感,正所谓“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是礼仪文化的核心思想,而人们在注重礼节的秩序感中就会产生“仪式感” 3)文化认同感

中国文化流传五千年之久,具有很强的深厚性和根基性,纪念祖先、讲究礼仪、敬奉天地,这些行为都体现出人们对于习俗文化的认同感。与西方人过圣诞节不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目的完全源于宗教信仰,而中国人过春节,更多的是将春节视作喜庆、团聚、祭祀的生活节日,并产生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春节自古对于人们的意义,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并充满着对来年的期望,从春节中,我们总能找到吉祥的寓意,人们都希望能够在春节中讨个好彩头,这些在人们的食物、行为、言语、装饰图案中都有体现,从这些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感官因素

春节对人们产生的感官刺激影响,主要是从视觉、听觉和味觉三方面来考虑。 1)视觉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感官通道,所以视觉能够给人带来最直观的影响。春节期间,人们就会把周边里里外外都装饰成红色,对联、灯笼、窗花等等,无一不是红色物品。红色这一极具视觉冲击的颜色,象征热情、吉祥、欢喜


等含义,在中国人心中,红色带有吉祥、喜庆的意味,并且还有驱邪功能,所以在中国任何节庆场合,都会看到红色的身影,于是红色也成为了春节代表色。红色之外,人们还会运用黄色配合装饰,黄色带有富贵之感,搭配红色使用符合春节吉祥之意。 2)听觉

从听觉角度来说,春节对人的听觉产生影响的是鞭炮声。传统习俗里面,节一定少不了放鞭炮的活动。中国人喜欢热闹,在春节这么盛大的节日中,当然要更加热闹才行。过年时大街小巷都会放鞭炮,人们认为鞭炮声除了可以渲染喜庆氛围外,还可以驱邪,按传统仪式来说放鞭炮是有讲究的,团聚时要放一炮,睡觉前要放一炮,起床开门时再放一炮,噼里啪啦的烟花爆竹声响彻天际,在除夕夜晚,人们基本上是伴着爆竹声守岁,久而久之,鞭炮的声音便与春节联系在一起。 3)味觉

为了庆祝春节,人们会制作或购买各种各样的食物欢度春节,将春节视作一饮食盛宴一点也不为过,而这些食物的味道也给春节带来了特别的记忆。如北方过年一定会吃饺子,因为“饺子”与“交子”一词谐音,意寓着更岁交子、新旧交替的含义,久而久之,饺子的味道就与春节相挂钩了,尽管在物质生活充足的今天,饺子也依旧有着象征春节的含义。而在南方,过年吃汤圆、年糕的比较多,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年糕则代表着“年年高升”在节日时吃汤圆和年糕,已成为了许多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饮食习俗。另外,瓜子、花生、蜜饯、桔子等这些零嘴炒货和果物,也是中国人在过年时招待客人常见的食品,成为了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仪式活动

春节之所以盛大,是因为春节历经时间长,且活动多,但不同地区习俗活动的时间可能会略有差异。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会陆续进行各种仪式活动,人们在这些活动中,期待春节,度过春节,欢送春节,整个过程盛大隆重,所以春节的习俗仪式活动是产生仪式感最大的因素。扫尘、做豆腐、祭灶、祭祖、拜年等等,这一系列的仪式活动需要人们将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在进行这些仪式活动的时候,人们抱有祈祷和崇敬的信仰,加上很多活动要遵循信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d59393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