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典儿歌_浅析日本童谣文化

2023-01-25 06:5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经典儿歌_浅析日本童谣文化》,欢迎阅读!
日本,童谣,浅析,儿歌,经典

日本经典儿歌_浅析日本童谣文化

一﹑童谣的分类 1.自然童谣

童谣这个词出现在近代,而近代以前孩子们玩耍时口传的歌谣则被称为自然童谣传承童谣日语为わらべうた它属于民谣的一部分。自然童谣大多采用日本特有的ヨナ抜き音階。即将西洋音阶的第四音阶和第七音阶去掉,让第五音阶和第六音阶分别充当第四音阶和第五音阶。代表四,代表七。也就是说只有五个音阶。自然童谣体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习惯。日本各地保存着很多自然童谣。这些自然童谣的特点是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绘的场景大都是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耍,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率直和活泼。这也成为近代创作童谣的创作参考和基准。 2.创作童谣

创作童谣指的是童谣运动时为儿童创作的新童谣。大正七年1918年)七月,童谣童话杂志《赤い鳥(红鸟)》的创刊标志了童谣运动的开始。《赤い鳥(红鸟)》的创刊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有艺术值的歌谣。童谣运动是日本童话和童谣创作的第一次文学性质的运动。 3. 儿童诗

在童谣运动发展时期,儿童创作的诗也被称为童谣。杂志《赤い鳥(红鸟)从第三卷起增添了儿童创作童谣的专栏。到了大正后期,作为儿童诗的童谣被赋予了更多的层面。包括儿童为自己创作的诗,大人为儿童创作的诗,大人为了兴趣所想象的儿童世界。儿童诗中所表现的童心为日本童谣增添了新鲜感,这直接影响了大正时期童心主义文学的发展。童心主义是指诗人和作家以儿童天真无邪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可见童谣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独特的童谣文化

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文化成为主流,但是盲目套用西方文


化和缺乏创新使日本人感到了文化冲突的不和谐。到了大正时期,本开始强调主张个性,日本大正时期的童谣运动赋予了童谣新的生命。童谣运动的宗旨是在保留日本原有童谣特点的基础上创作新的童谣。

童谣运动使日本童谣既具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在童谣运动兴起时,日本的诗人也纷纷进行了童谣创作。他们创作的童谣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文学色彩浓厚,二是要适合儿童歌唱。具备着两个特点的童谣对于的普及和有很重要的作用。音乐的角度来说,新的创作童谣也重视保留了日本音乐特有的ヨナ抜き音階,日本的传统音乐化在吸收了新的西洋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较好的保留了日本原有音乐的特点。日本人在长期的探索中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本国的新童谣。 综上所述, 大正时代的童谣是日本童谣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日本童谣可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自然童谣(传承童谣)﹑创作童谣﹑儿童诗。其中自然童谣是孩子们玩耍时口传的歌谣,其特点是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创作童谣是童谣运动时为儿童创作的新童谣。儿童诗包括儿童为自己创作的诗,大人为儿童创作的诗,大人为了兴趣所想象的儿童世界三个部分。日本的童谣既具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它代表了日本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日本在长期学习西方文化后,终于探索到了适合自己本国的新童谣。这也正体现了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转变为属于自己文化的特殊性。 文献:

蒲生郷昭.日本の音楽·アジアの音楽[M].岩波書店.1988. 畑中圭一. 童謡論の系譜[M].東京書籍.1990. 岸辺成雄.音楽大事典[M].平凡社.1981. 中野洋.童謡の言葉[J].日本语学.1992. 小泉文夫.日本の音[M].平凡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ea85d8f5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