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唐诗.杜甫的诗歌意象

2022-04-11 10:19: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唐诗.杜甫的诗歌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杜甫,唐诗,诗歌



杜甫的诗歌意象

一、

杜甫及其诗歌 杜甫(712770,盛唐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别

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的诗歌被称为史诗。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又被称为诗圣。一方面是指其诗感情的博大深沉。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家国通一的高远境界,充满仁爱之心。一方面指其诗的艺术造化。各种诗体齐备。尤其律诗。诗歌风格多样。但最主要的是沉郁顿挫。

二、杜甫的诗歌意象

杜甫的诗歌意象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景象,高山、巨泽、长空、大川、月亮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一类是动物、植物意象。凤凰、马、鹰、鹘、雕,病桔、枫林等。此外,病树、病桔、枯楠、枯棕、古塞、秋云、暮砧、残炬„„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落日、寒月等等;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等,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杜甫一生不管穷与达、安与危,都始终充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以自己的生命去殉所热爱所从事的事业的坚定信念,而其独具个性的诗歌意象,融自然景物、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寄慨遥深,使真实壮阔的时代生活画面罩上了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感情豪壮悲怆,笔触苍老遒劲,鲜明地形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6cebc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