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利主义

2022-05-22 15:59: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的功利主义》,欢迎阅读!
功利主义,教育

中国教育的功利主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华人中一共7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奖的得主,1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是却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总观这8名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研究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是早年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参与了其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最终成为大成者。中华民族历来是以智慧、勤奋著称的民族,而为什么我们的国家现在却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无论是从科技还是经济、文化方面竟没有享誉中外的顶尖人才?这是非常令人沮丧而且必须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制度。

多少中外的古今谚语都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见教育国家发展的根本,没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提高人民素质,更遑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却总是弊病频发,令人堪忧。

可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中却无处不充斥着功利主义。举例来说,某名校百年庆典,其中政府高官云集。它的大学手册有如下的句子大学建立之初,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实这种功利主义的心理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中国自古就有歧视那些所谓巧计奇淫,重视科考为官的传统。而恰恰是造纸、火药、指南针、地震仪等等一系列的巧计奇淫在历史进步的长河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见自古以来读书的功利性就充斥在教育体系当中。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从愚昧走向了文明,问现在谁还会瞧不起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巧计奇淫?可是功利主义仍然没有从我们的教育制度中剔除出去,仍然在戕害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第一,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重文凭,轻人品。这是一个以文凭论人才的时代,文凭成为了鉴定一个人成才与否的主要标准。不论是你的薪金还是你的社会地位好像都与你的文凭高低有关。我们承认文凭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个人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但是绝不能代表这个人的人品和能力。举例来说,《文汇报》上曾有这样一条报道,武汉某公司在招聘大学生是公开宣布:来自首选大学即武汉市最好的两所大学的应聘生底薪为3000/月,而来自磁选大学的底薪为1500/月。在这里文凭的不同所带来的薪金差异被一针见血的说白了。当今社会,人们对文凭的过热追求,正是教育功利主义的最突出的体现。成才的标准已经被狭隘的理解成了对文凭的获取。可是文凭的高低真的能代表这个人的一切么?功利化的教育只注重智育特长,轻德育,关注成名成家、升学文凭,却忽视了如何做人和一些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最后也许早就的只是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畸形人”

第二,过分的追求成功,狭隘的定义成功的标准。成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词汇,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我们给自己制定下目标,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成那个目标就可以叫做成功。而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比如北京大学的某位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假如你40岁的时候你的身价不到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什么人给成功这二字下了如此狭隘的定义,难道学业的成功就等于金钱二字?更悲哀的是这种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身边的师长无时无刻不在给你灌输这样的一种思想,你读书就是为了成功,就是为了挣好多好多的钱。不幸的是我也是这样学子之一,而且我也把我的成功观转化为了金钱至上。这就如同给每一个学子都加上了一个重重的枷锁。我承认读书是成功的一条不错的道路,通过读书可以挣到很多钱,可以成为改变自己甚至家庭命运的一条途径。但如此狭隘的成功观会扭曲多少学子的心灵和道德。梵高成功吗?他的画作可以说每一幅都被后人推崇备至,被称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可谓大成者。但他生前的生活却是非常落魄的,他没有挣取了多少的金钱,可我们能因此否认他是一个成功者么?不要把金钱当作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抹杀了孩子们心中那些即将起飞的梦想。

第三,教育制度造就了好大喜功的功利主义官僚。中国教育的功利主义离不开教育行业


中的那些官僚们的贡献。为了脸面使劲折腾,结果却丢了脸面。总是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总是担心别人说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于是便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折腾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形式主义和花样翻新。而在这其间,基层的教育工作在从声名远播的洋思经验到成效卓著的杜郎口模式、从蔡林森的高效课堂到到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探究性学习”到“有效教学”、从“特色课堂”到“五分钟课堂”、从“分槽喂养”到小组合作学习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学习与借鉴中,陷入了“丢了鞋子找不着路子”的困窘与尴尬。而当我们深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去看时,我们却发现,教师其实还是那些教师,学生其实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唯一不同的是,教师越来越不象教师,学生越来越不象学生,课堂也越来越不象课堂了。

第四,学校和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作祟,学生成了学校创收,教师创富的不二良品。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教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如今中国学校却成了榨取财富的机器,而教师也沦落为从学生身上获取金钱的工具。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的教育者,他说“我们没有理由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既不为人师表又不教书育人,实际只是在教育岗位上发自己的财!”众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忘了本身的使命,将捞钱当成了其唯一的宗旨,通过补课、购买资料等等方式,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学生身上榨取金钱,让圣洁的教育事业沾满了铜臭味,令人作呕!

第五,小、中学中,升学率成为了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扼杀孩子们的天性。我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步步走到大学里的,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更是了然于心,我曾就读的每个学校,都把升学率当成衡量自己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课质量的唯一标准。当然这种标准更多的是体制和社会强加给学校的,并非单单是学校的错。素质教育的口号不知道喊了多少年了,先后开展素质教育试点的学校和地区,也逐渐醒悟过来了,什么素质教育升学率升不上去,谁都饶不了你。大环境不变,小气候兴不起风浪,只能自找苦吃。素质教育试点重返应试教育轨道已经不新鲜了。最终所有的压力都还得压在学生的肩上,也许真的只有“灭人欲”才能让学生们“修成正果”

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制度也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改革、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度体系与社会相协调、相适应,反过来继续促进社会的进步。教育体系作为整个社会体系中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深化社会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教育体系的调整和改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655300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