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2022-03-25 07:26: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离骚》,欢迎阅读!
离骚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个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在中

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屈原这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它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汨罗江)的万古名声,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纵然,屈原已经离开我们2千多年,但是,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蓦然回首,屈原就站在身边,他似乎不曾远去,他已经永远定格在华夏子孙的心中。 二、读《离骚》

1、教师示范背诵,然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出重点难读字词。 4、全班齐读。 三、说《离骚》

1、朗读后,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显著特点?(兮字特别多,几乎每句都有;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屈原创作的这种诗体叫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 朗读比较:去掉兮后再读一遍,看效果有何不同。 提示:“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色彩,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

四、研读第一自然段: (一)梳理探究 1、字词梳理

2、内容梳理:阅读并说说屈原忧愁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 为国家:民生多艰,国运艰难 为君主:贤愚不分,听信群小 为群臣:妒忌贤才,造谣中伤

根源:屈原的“美政”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美政:“举贤授能”,反对世袭;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

3、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如何应对?请找出诗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说说这些诗句表现了屈原怎样的态度及情操?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

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虽然小人诬陷、君王不察,但他却表明了自己誓死决不退缩、决不与蝇营狗苟的小人同流合

1


污的坚定态度。

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4、小结

面对皇帝昏庸,小人离间,奸佞当道的黑暗现实,痛苦而执著的诗人虽誓死不妥协,但将怎样重新寻求人生的定位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5、布置作业: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百姓:民生多艰,国运艰难 皇帝:贤愚不分,听信群小 群臣:妒忌贤才,造谣中伤 根源:美政

态度:誓死捍卫理想、决不同流合污

第二课时

五、研读第二段

1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第一自然段,找出了屈原忧愁的原因, 百姓:民生多艰,国运艰难 皇帝:贤愚不分,听信群小 群臣:妒忌贤才,造谣中伤 根源:美政

态度:誓死捍卫理想、决不同流合污 屈原一方面抒写了自己的满心忧愤之情,一方面又表明了自己决绝的态度,即誓死捍卫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立场。然而,现实无法改变,理想无法实现,苦闷的诗人如何去寻找他的人生出路呢?

2、带着问题朗读(带读、交替读、齐读)串讲重要字词,播放PPT,对着译文背诵。 3诗人如何去寻找他的人生出路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隐退修身:“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3、介绍孔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补充:但是,对于一个心忧天下,心系黎民的爱国者来说,要退隐从此不问天下事,谈何容易?思考:“延伫”“步”“止息”等词写出诗人怎样的内心活动?从中看出怎样的诗人形象?

——内心苦苦挣扎。犹豫、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4、但无奈的诗人还是决定退隐了。退下来之后,他决定做什么事情呢?

——修吾初服。他要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他要戴着高高的帽子,佩戴长长的佩带和缤纷多彩的服饰,让自己芳菲菲其弥章。一句话,他要把自己打扮得既漂亮且芬芳。这难道就是诗人的追求吗?就是孔子所说的“独善其身”吗?你怎么看? ——这些诗句使抒情主人公幻化为一个美人。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尤其香草修饰自己,她既美丽又芬芳,因为美丽,她遭人嫉妒,遭到排斥和贬黜。但她却表明了自己爱美、为了美,“虽体解吾犹未变”的心志。这是《离骚》首创的“香草美人”意象。 5、香草美人

2


“香草美人”意象是屈原开创的,但它与《诗经》是有渊源的。它其实是一种比兴手法。 屈原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以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美人:①比喻贤明的君主。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又如《赤壁赋》中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比喻臣(或自喻) ③美好的理想 香草(蕙纕、揽茝)。高洁的品德和人格。

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6、无奈的诗人最终选择了退隐修身,这是否就是一种妥协,是否意味着他讲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呢?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六、探究扩展 1、学完《离骚》,你对屈原的形象是否有新的认识呢?(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总结:首先,屈原这个形象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3、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fa397b581b6bd97f19ea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