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观刈麦》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10-08 12:1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醉翁亭记》《观刈麦》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醉翁亭记,古诗词,中考,练习,答案

《醉翁亭记》《观刈麦》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16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泉香而酒洌 洌: 2)宴酣之乐 酣: 3)妇姑荷箪食 荷: 4)曾不事农桑 曾: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中滁人游与太守醉形成对比,为下文抒发“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的感慨做铺垫。

B. “前者呼,后者应”写出了欧阳修在琅琊山游玩时宾客们前呼后应的热闹情景。

C. 乙文中“但惜夏日长”的“惜”字是用一种违背常情的写法表现农人的感情,与白居易的“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写法相同。

D. 乙文中的贫妇人抱子拾遗穗是因为家里收获的粮食全部被官府作为税收收缴完了。 16、面对百姓不同的生活,欧阳修感到“乐”,白居易感到“愧”。请比较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3、(1)清(2)尽兴(3)背负,肩担(4)从来,一直

14、(1)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15 D

16、欧阳修的“乐”表象为寄情山水,宴酣醉卧,实质是“与民同乐”,其中虽暗含了他被贬的苦闷,更多的是他看到滁州百姓安居乐业时的一种欣慰,这是一种高远的思想境界。 白居易的“愧”表现了他对百姓生活苦难的深切同情与悲悯,也反映了他对为官者的谴责和自我反思,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fc551b59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